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康居

康居

古西域行国名。原游牧于乌孙以西、奄蔡以东。约在今中亚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冬治乐越匿地之卑阗城。汉初“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后渐强大,东侵乌孙,南越锡尔河而入中亚农业区,并置苏䪥、附墨、窳匿、罽王、奥鞬等五小王分治其地,国境遂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西汉永光元年(前43),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郅支后为率军至康居的汉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所杀。东汉时,粟戈(即粟特)、奄蔡及严国,均役属于康居。南北朝时,哒势力崛起,康居仍游牧于其故地,但已相对衰弱。隋唐时的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及昭武诸国,皆康居后裔。唐永徽年间,高宗以其地置康居都督府及所属诸州。八世纪中叶以后,中亚农业区为阿拉伯人所侵占。是时出现于中亚的Kangares,或Kenger,或Kongor,或Kengerlu,或Kangar,有人认为都是康居。


【检索康居 ==>】 古籍全文检索:康居     全站站内检索:康居

猜你喜欢

  • 夺锦袍

    夺,竞取。通过竞争取得作为奖品的锦袍,也称夺锦。比喻争得胜利。出自唐宋之问的事迹。宋之问(656?-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州)人。唐代著名诗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曾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一次,武后游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qiú求)首先完成,武后便赐予锦袍。随后,宋之问也完成了。武后看后十分欣赏,便从东方虬手中夺过锦袍,重新赐给了宋之问。【出典】:《新唐书》卷202《

  • 防东县

    东汉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单县东北。西晋废。《清一统志济宁州》:“按古有西防城,在县西,其南即单县境。本春秋时宋防邑地,后谓之西防城。后汉置防东县。在西防之东,故名。” 古县名。东汉顺帝、桓帝时置,治今山东省单县东北,一说今成武县东防城村。属山阳郡。三

  • 忽都魯

    读音:Hūdūlǔ《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忽都鲁·沙、忽都鲁·帖木儿。”未详其他。

  • 蓬壶

    指蓬莱。秦王嘉 《拾遗记》 卷1: “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 二曰蓬壶,则蓬莱也; 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故名。

  • 索卡尔瓦

    17世纪中期间隅地方部落首领。门巴族。被民众尊为“第巴”(王),辖众约3000户。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执掌西藏政教大权期间,曾派梅惹喇嘛洛卓嘉措回家乡门隅,加强对该地区政教统治,得到其有力支持。清顺治十三年(1656)以后,又接受梅惹喇嘛进一步的施政措施,同意由西藏地方政府派两名行政官员协助管理门隅政务。无嗣而终。

  • 巴音诺日

    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南部。属雅布赖镇。人口810。巴音诺日,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附近的中泉子芒硝湖得名。畜产羊、骆驼。有化工厂。巴额、雅河公路经此。

  • 褚渊

    【生卒】:435-482 字彦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娶宋文帝女南郡公主,拜驸马都尉,授著作佐郎。宋明帝即位,迁吏部尚书。明帝卒,遗诏授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辅政。以助萧道成代宋,齐封南康郡公,官至尚书令、司空卒,谥号文简。(,参见《南史》) 【生卒】:

  • 剪头仡佬

    古族名。以男女皆蓄发寸许而得名。其称始见于明代,清与民国因之。今统称※仡佬族。多分布于贵州新添(今贵定)、施秉、黄平、安顺等地。其民嗜酒。人死则积薪焚之。男女皆勤于耕作。

  • 苏绍成

    【介绍】: 宋泉州德化人。隐于北山,朱熹尝造其庐,书“廉静”二字与之,且铭其琴曰:“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乾坤无言物有则,我独与汝钩其深。” 【苏绍成作品 ==>】 

  • 枢密院编修司

    官署名。宋代属枢密院。随事置编修官,或以枢密院官兼充。熙宁三年(1070)编修《经武要略》,兼删定诸房例册。绍圣四年(1097)编修刑部、军马司事。政和七年(1117)编修《北边条例》,又另置详复官。 【检索枢密院编修司 ==>】 古籍全文检索:枢密院编修司     全站站内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