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丁酉 公元前684年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丁酉 公元前684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 政 者 備 注
東周 姬佗 洛邑  莊王  13  
曲阜  莊公  10  
小白 營丘  桓公  2 管仲 滅譚
  晋侯  23  
  平陽  武公  14  
  文王  6  
商丘  湣公  8  
朝歌  惠公  16  
杵臼 宛丘  宣公  9  
獻舞 上蔡  哀侯  11  
射姑 陶丘  莊公  18  
子嬰    10  
   莊公  7  
   靖公  20  
儀父克    39  
嬰齊  宣公  32  
新臣  穆公  29  
     439  
北虢  上陽    344  

續表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 政 者 備 注
     344  
     344  
  邢臺    344  
  平陸    344  

月曆表(建子)               4030—354—1471931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3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14
38 (3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13
3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5
40     (3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13
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13
42 (3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6.11
4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11
44    (3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8.9
4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9.8
46       (3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0.7
47 十一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1.6
48 十二   (3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2.5

大事記

春,齊伐魯,長勺(在今曲阜北)之戰。這次戰爭,由於魯莊公戰前取信於民,戰時能聽取曹劌的建議,結果以弱勝强。九月,楚伐蔡,獲哀侯以歸,已而释之。十月,齊滅掉譚國(濟南市東龍山鎮附近),譚君逃往莒國。


猜你喜欢

  • 牙旷

    《汉书.叙传上》:“若乃牙、旷清耳于管弦。”唐.颜师古注:“牙,伯牙也。旷,师旷也。” 春秋时,伯牙为楚国著名乐师,师旷为晋国著名乐师,二人合称牙旷。后用为咏精通音乐的人才之典,又借称高人雅士。 唐.白居易《法曲》诗:“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 元颐

    ?—500北魏宗室。原名安寿。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阳平王新成长子。父卒袭爵。孝文帝赐名颐。累迁怀朔镇大将。太和十六年(492),与左仆射陆睿并为都督,集3道军3万余出击柔然豆仑,中道出黑山,东道趋士卢河,西道向侯延河,合军过大碛,大破之。后任朔州刺史。二十年(496),恒州刺史穆泰等谋反,遣使推其为主,拒从,密奏之,甚受孝文帝嘉奖。景明元年(500),卒于青州刺史任上,谥庄王。

  • 贾谊书

    借指忠直之臣陈述治国之策的疏文。唐贾岛《送友人之南陵》诗: “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 参见:○贾谊上书 【检索贾谊书 ==>】 古籍全文检索:贾谊书     全站站内检索:贾谊书

  • 尼木立立土司

    见“河东长官司”(1509页)。

  • 楚弓人得

    源见“楚弓楚得”。比喻虽有所失而利未出于人。清 钱谦益《新安汪氏收藏目录歌》:“雷剑一往谁取去,楚弓人得知何方?” 【检索楚弓人得 ==>】 古籍全文检索:楚弓人得     全站站内检索:楚弓人得

  • 千乘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北二十五里(今滨州市南二十六里旧镇西南十里千乘遗址)。《元和志》卷10千乘县:“千乘者, 以齐景公有马千驷, 畋于青丘。今县北有青丘, 县因以为名。”古邑名。春秋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北。因齐景公有马千驷,猎于境内的青田而得名。秦置千乘县于此。

  • 密州

    ①隋开皇五年 (585) 改胶州置,治所在东武县 (后改诸城县,即今山东诸城市)。《元和志》 卷11: “取境之密水为名。” 大业初改高密郡。唐武德五年(622) 复改密州。辖境相当今山东沂山、莒南以东,胶州、安丘以南地区。天宝元年 (742) 改高密郡,乾元元年 (758) 复改密州。金

  • 达该洪勐

    旧时云南沧源班洪地区对“大伙头”(即“大户”之长)的称谓。由班洪地区最大头人(俗称“班洪王”)任命,管辖数个或十数个村寨,下设二伙头、小伙头和管事,负责为“班洪王”摊派劳役和征收实物地租等,遇有战事时还得调派兵丁服役。在其辖区内的群众得无偿为其服役和交纳各种物品,虽不完全脱离生产劳动,但主要以剥削为生。

  • 一箑西风

    源见“庾公尘”。喻显贵的权势。宋王弈《酹江月.和辛稼轩》词:“一箑西风休掩面,白浪黄尘迷目。”

  • 芭良

    西夏语官名。西夏置,职掌不详。《宋史·夏国传下》记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十月,夏国遣“芭良嵬名济等进助山陵礼物”。芭良为嵬名济的官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