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晋书·张翰传》

《晋书·张翰传》


晋书
原文

    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谈,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②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小水制作
    ③性至孝,遭母忧,哀毁过礼。年五十七卒。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译文

    ①张翰,字季鹰,是吴郡吴县人。父亲张俨,官任吴地大鸿胪。张翰品行高洁才华卓越,善于写文章,性情放纵不羁,当时人称他为“江东步兵”。会稽人贺循受命到洛阳任职,经过吴地阊门,在船中弹琴。张翰最初并不认识贺循,凑近与贺循交谈,两人彼此便钦慕不已。张翰问贺循赶赴何处,了解到贺循要去洛阳,张翰说:“我也正有意到北方京城谋事。”于是就同乘一车离开了,都没有与家人告别。
    ②齐王冏征召张翰授予大司马东曹掾的官职。冏当时执掌大权,张翰对同乡顾荣说:“天下纷乱,祸难不断。到盛名享誉四海之时,急流勇退恐怕会相当困难。我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之人,对时势不感兴趣。您善于以明达之思防患未然,也善于以睿智谋虑未来。”顾荣拉着张翰的手,悲伤地说:“我也和你一起去南山采蕨菜,痛饮家乡之水。”张翰见秋风刮起,就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这些家乡美味,于是说到:“人生可贵的是舒适自得,怎么能在几千里之外束缚为官来谋取功名爵位呢!”于是命人驾车回归故里。没过多时,齐王冏兵败,人们都称张翰能看准形势,善于灵活应对。然而官府因其擅自离开,革除了他的官职。张翰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不求随顺世俗。有人对张翰说:“您只能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一时,难道不为过世后的声名考虑吗?”张翰回答到:“让我死后留得声名,还不如饮得眼前一杯美酒。”当时的人都认为他的旷达十分可贵。
    ③张翰十分孝顺,母亲去世万分忧伤,哀痛的表现超过礼制规定。他57岁去世,有几十篇文章流行于世。

《晋书·张翰传》    

猜你喜欢

  • 建武营

    清置,属四川提督。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建武乡。乾隆四十三年 (1778) 改游击为都司。《清史稿·胡中和传》: 同治三年 (1864),“冬,剿苗匪于建武,腰中弹伤,力战败之”。即此。光绪三十三年 (1907) 移兴文县治此。后废。

  • 瓜剖棋布

    如瓜剖分,如棋分布。比喻区分布局,职司有序。宋 叶適《经总制钱一》:“州县之所趁办者,本不过数条,瓜剖棋布,皆以分隶,一州则通判掌之,一路则提点刑狱督之。” 并列 像瓜剖分,棋分布。比喻区分布局,各司其职。宋叶适《经总制钱一》:“州县之所趁办者,本不过数条,

  • 李图南

    字开士。李梦箕之子。康熙末年举人。钻研濂、洛、关、闽诸学说,以反躬切己为务。认为名利观念为学者之首害。雍正九年(1731),应吏部召赴京城户部学习政事,不久卒,年五十七岁。【生卒】:1676—1732清福建连城人,字开士,号简庵。李梦箕子。康熙六十一年举人。四岁,即能背诵《四书》。兼攻诗、古文。究心濂、洛、关、闽之学,以反躬切己为务,尝谓学者惟名利之念为害最大。雍正中,以县令赴京学习政事,隶户部湖

  • 崔涓,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旧书•崔珙传》:“子涓,大中四年进士擢第。”

  • 万言倚马

    源见“倚马才”。形容文思敏捷,为文顷刻而成。孙为霆《一枝花.题俞寿田姻丈重游泮水图》套曲:“休冷笑董仲舒三载下帷,早成就袁彦伯万言倚马。” 【检索万言倚马 ==>】 古籍全文检索:万言倚马     全站站内检索:万言倚马

  • 显美县

    西汉置,属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东南。东汉改属武威郡。《三国志·魏书·张既传》:黄初中,凉州卢水胡反,既率军讨之,“既扬声军由鹯阴,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胡以为神,引还显美”。北周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永昌县东,属张掖郡。东汉改属武威郡。《资治通鉴》: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凉州刺史张既破卢水胡于此。北周废。

  • 陕西路

    北宋至道三年 (997) 置,为全国十五道之一。治所在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和宁夏长城以南、秦岭川北及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地区。熙宁五年 (1072)分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习惯上仍称二路为陕西路。北宋至道十五路之一。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及山西省西南部、河南省西北部、甘肃省东南部地区。熙宁五年(1072年)析为

  • 庶長

    读音:Shùzhǎng【源】 庶长,秦时官名。秦、汉时爵分20级,10为左庶长,11为右庶长,17为驷车庶长,18为大庶长,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皆将军也(62)。其后以官为氏(6,12,17,60)。【人】 庶长鲍、庶长武、庶长天地,均秦人,见《左传》(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庶长),秦爵也。”此“以爵为氏”。《左传》秦有庶长鲍、庶长武、庶长无地。

  • 呙拯

    【介绍】: 五代时歙人,字叔济。南唐李璟保大间为令,抚绥有方,民为立《去思碑》。 【呙拯作品 ==>】 

  • 投湘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名谊,年轻有才,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后因遭公侯老臣谗毁,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作《吊屈原赋》,抒发自己心中的郁愤不平。后因以“投湘赋”为典伤叹贬谪。杜牧《李甘诗》:“题此涕滋笔,以代投湘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