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三峡》

《三峡》


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阅读及答案(一)    《三峡》阅读及答案(二)    

猜你喜欢

  • 吴一魁

    明湖广安陆人。嘉靖间十二岁时,父吴道东被诬论死,母又就捕,情迫无控。一魁徒跣万里赴京师叩阍诉冤。其父得宥。

  • 黄羝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黄祗羌、黄石羌。原居青海湟水流域。西汉元康三年(前63),参加西羌起义,与先零、罕开等羌反抗汉朝的压迫。为汉将赵充国镇压,部众数千人降,隶属汉金城属国。东汉初,一支出现于武威南山,被记为黄石,武威太守任延令其屯居南山要害,为汉守塞。一支出现于广汉西北,后为西秦乞伏炽磐将领昙达所破。

  • 宣武军

    唐方镇名。天宝十四载(755)置河南节度使,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辖境屡变,久领汴、宋、毫、颍四州,约当今河南封丘、尉氏、柘城、郸城及安徽界首以东,山东单县及安徽砀山、蒙城以西,阜南、颍上以北,河南兰考、睢县及山东曹县以南地区。乾元后屡有废置。广德后称汴宋节度

  • 周防四十岁,举孝廉,拜郎中;始撰《尚书杂记》。

    (《后汉书•儒林列传》卷七十九上)按,年月未详,姑系在其不惑之年。又,本传于“拜郎中”后叙其“撰《尚书杂记》三十二篇,四十余万言”,篇多字繁,或始撰于此时。

  • 固山达

    一作固山大,满语音译。官名。清初管辖驻防营官兵和内务府管辖匠役的官员。①驻防长官。顺治(1644—1661)间,草创各省驻防,即以此职授官遣戍之。如勋旧佐领唐国政(承管佟图赖原立的佐领),初次出任广东为固山达;顺治十七年(1660),又以赵世彰补授其缺。此职,俨然为一方的专城大员。约康熙间(1662—1722),以改称※协领,从三品,隶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之下。 ②内务府匠役监管官。内府武备院原

  • 陆言

    【生卒】:?—1832清浙江钱塘人。嘉庆四年进士。由编修改监察御史。道光间,官至河南布政使。有《政学录》。

  • 朱履端

    【介绍】: 清浙江桐乡人,字端升,号澹谷。嘉庆七年进士,由庶常改兵部主事。善画,兼工诗文词曲。 【朱履端作品 ==>】 

  • 孟宾于

    五代连州(今属广东)人,字国仪。好学有诗才。后晋天福进士。初为楚文昭王(马希范)零陵从事。楚亡入南唐,官涂阳令,后致仕隐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南唐亡,归老于连州,卒年八十七,一作八十三。有集一卷,已佚,《全唐文》存文一篇,《全唐诗》存诗八首。 【检索孟宾于 ==

  • 葆初

    【生卒】:?——1900 姓阿鲁特。崇绮之子。官散秩大臣。八国联军入侵,攻陷京师,随其母等阖家活埋自杀。 【葆初作品 ==>】 

  • 停口镇

    一作亭口镇。金置,属宜禄县。即今陕西长武县东南四十里亭口乡。古镇名。即今陕西省长武县东南亭口。金时属宜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