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颜真卿被李希烈杀害于蔡州,年七十七。

颜真卿被李希烈杀害于蔡州,年七十七。

令狐峘《颜鲁公集神道碑》:“今上兴元元年八月三日蹈危致命薨于蔡州之难。”殷亮有《颜真卿行状》。穆员《为淮西宣慰使郑右丞祭颜太师文》《为留守贾尚书祭颜太师文》《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详观二子行事,当时亦不能尽信于君,及临大节,蹈之无贰色,何耶?彼忠臣谊士,宁以未见信望于人,要返诸己得其正,而后慊于中而行之也。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全唐文》卷三三六至三四四编其文为九卷,《全唐诗》卷一五二录诗一○首,卷七八八收其联句二一首,《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一七补联句一首,《续补遗》卷三补一句。《颜鲁公集》(四库本)刘敞序:“鲁公极忠不避难,临难不违义,是其尘垢糠粃,犹祗饰而诵习之,将以劝事君,况其所自造之文乎?然鲁公没且三百年,未有祖述其书者。其在旧史,施之行事,盖仅有存焉。而杂出传记,流于简牍,则百而一二。铭载功业,藏于山川,则十而一二。非好学不倦,周流天下,则不能遍知而尽见。彼简牍者有尽,而山川者有坏,不幸而不传,则又至于千万而一二,未可知也。吴兴沈侯哀鲁公之忠,而又佳其文,惧久而有不传与虽传而不广也。于是采掇遗逸,辑而编之,得诗赋铭记,凡若干篇为十五卷,学者可观焉。盖君子多见,则守之以约。沈侯好学,喜聚书,聚书至三万卷。若是多矣,然犹常汲汲如不足者。至其集鲁公之文,使必传于天下,必信于后世,可谓守之以约,而尚友者乎。”赵焞《重刻颜鲁公文集序》:“……然后知公精忠大义,不止一连兵孤城,而简牍政模,皆为正气威灵之贯注。惜也吾不得炙公于仪模,犹幸得聆嘉言于断简。则公虽身陋希烈,而义色昌词,今读之,尚凛凛如昨日事,固足以廉立万世之玩儒。”留元刚《颜鲁公文集后序》:“文章节义,非二致也,圣人入德之序由孝弟而谨信,泛爱而亲仁。行有余力以学,文士君子循本达末自得诸已,则英华之发外皆源而流者也。世变既降,以文名家者攒罗列聚,而信道不惑,守节仗义渺然无几。是以善观人者,必先节义而后文章,文章之轻重在一身,节义之轻重在国家。存而为节义,发而为文章,尽之于一身,推之于国家,汉唐以来,鲁公一人而已。公之忠烈始卒不渝,穹宙昭明,凛凛如在,虽庸人孺子莫不知之。而予犹以轶言余事仿佛一二,几于画浑沌者,惟观之节义然后可以观公之文章。公岂求工于文者哉。公之心与天地并立,星辰河汉、山川草木,自然之文也。不论其心而徒论其文,岂知公者耶?公之文不多见,而天下后世仰公之名,景则敬慕不能已者,盖重其所先略其所后也。故存亡详简不暇计,而其所可见者虽仅存而不详,然有功于名教大矣。”《郡斋读书志》卷四上:“世谓真卿忤杨国忠、李辅国、元载、杨炎、卢杞,拒安禄山、李希烈,废斥者七八,以至于死,而不自悔,天下一人而已。而学问文章往往杂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于理,而所为乃尔者,盖天性然也。”《唐诗品》:“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中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色相。”《晦庵集》卷八四《跋程沙随贴》:“颜公刚毅忠烈,得之天资,与其学而之不纯而谄道佞佛,自不相掩。有志于道者师其所当师,而戒其所可戒可也。”《困学纪闻》:“朱文公曰:陶公栗里前贤题咏,独颜鲁公一篇令人感慨,见《庐山记》,集不载。”《容斋随笔•三笔》卷一六“颜鲁公戏咏”:“《颜鲁公集》有七言四绝句,其目曰……以公之刚介守正,而作是诗,岂非以文滑稽乎?然语意平常,无可咀嚼,予疑非公诗也。”又《四笔》卷二“颜鲁公贴”:“颜鲁公忠义气节,史策略尽。偶阅临汝石刻,见一贴云:‘政可守,不可不守。’……此是独赴谪地,而与其子孙者,无由考其岁月。千载之下,使人读之,尚可畏而仰也。”《四友斋丛说》卷二七:“颜鲁公奇秀独出,一变古发,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杨一清《颜鲁公文集序》:“文章节义,天地间元气所关,‘箱国家气运兴衰,端必由之。然是二者,造物恒有所靳,不兼以畀人。夫节义苟歉,文虽工,君子亡取焉。唐之文,韩柳最著,论者终醇韩而疵柳。非其文之弗若也,节义弗若也。……夫公之节义不待文而显,然读其文,可概知其心。公之文非有意传,而重其人,则其文章不容不与大节并传也。”《无用闲谈》:“浮屠固异端之教,然亦有可以歆动人者,故晋宋间极好之。虽以王、谢、桓、庾诸贤,亦不敢一言非斥,而于支遁、惠远辈,望风承接,惟恐或后。唐人刘、柳、元、白诸公,每作兰若文字,极口称奖。颜鲁公精忠烈气,尤所酷好,不可晓也。”何绍基《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诗文字画不成家数,便是枉费精神。然成家数不从诗文字画起,要从做人起。……鲁公书似其忠烈,间出萧淡,又似其好神仙。”

猜你喜欢

  • 马曰琯《沙河逸老小稿》六卷、《嶰谷词》一卷刊行。

    沈德潜《沙河逸老小稿序》署“乾隆戊寅九月,长洲弟沈德潜题于葑水之清旷楼”。陈章序署“乾隆丁丑三月望后一日,钱唐同学弟陈章顿首拜书’。(《沙河逸老小稿》卷首)胡玉缙《许顾经籍题跋》卷四:《沙河逸老小稿》六卷、《嶰谷词》一卷,“是集乃曰琯殁后,曰璐汇刻,盖用编

  • 舒位撰《樊姬拥髻》杂剧。

    是剧又名《伶玄通德》、《通德拥髻》,一折。本事见汉伶玄《飞燕外传》,并《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吴梅曰:“最爱《拥髻》一折,论断史事,极有见地。”(《中国戏曲概论》)又,《酉阳修月》、《博望访星》亦作于本年。据《古本戏曲剧目提要》。

  • 唐韶

    宋婺州兰溪人,字子和。理宗嘉熙二年进士。辟沿江置制司干办公事,往襄阳劳师,途遇金兵,中矢仍力战,以功升知南康军。

  • 同裘

    《论语.公冶长》载:子路言志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又《北齐书.唐邕传》载:显宗对太后称赞唐邕之才,且亲解所服青鼠皮裘以赐之,曰:“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后遂以“同裘”为臣子受帝后恩宠之典。宋苏辙《谢对衣金带表》之二:“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天覆庶物,子养群臣。机杼告功,远取同裘之义;范熔成质,式示断金之诚。”【词语同裘】   汉语词典:同裘

  • 诘汾皇帝无妇家

    诘汾皇帝,北魏圣武帝讳诘汾。指诘汾皇帝有妇但没有岳父家的轶事。据传,圣武帝曾经率万余骑士在山泽田猎,忽然,大车小车从天而落,一美妇人被侍卫簇拥而下,说:“我是天女,受命与你结为夫妇。”帝与女同寝。第二天,美妇人与帝道别,嘱咐帝:“明年此日,再来此地一会。

  • 风尘之声

    见“风尘之言”。《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杨氏》:“梁州刺史甄法护诬臣遣司马飞龙扰乱西蜀,诸所谮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日有滋甚。”

  • 洪濑镇

    在福建省南安市东北部、晋江东溪东岸。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8.2万。镇人民政府驻祠口街,人口820。以溪取名。1958年设洪濑公社,1984年置镇。1932年曾为县治3个月。产稻、甘蔗、甘薯、茶叶、荔枝、龙眼、香蕉、柑橘、松、杉、竹等。有造纸、制糖、电力、酿酒、塑料、机修、蚊

  • 编修院

    官署名。宋朝史馆所属编书机构,掌编修国史、会要、实录、日历,以馆职分领其事。官署名。宋置,见“国史院”。

  • 感人心脾

    见“感人肺腑”。清顾彩《焚琴子传》:“(琴子)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

  • 都尉局

    官署名。北齐置,隶都水台。管理诸津桥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