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司户,即台州司户郑虔,此前卒。今存其诗一首见《全唐诗》卷二五五,《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一四补一句。范冕《广文祠集序》:“余谓公之著作、才名,当时见重于玄宗,见知于杜甫。其神在天地者固不死,其言在方策者亦不朽。不朽不死之神,台人祀之;不朽之言,台人诵而读之
在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中部。面积108.2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磨黑,人口3370。傣语“磨”为井,“黑”为盐,意为“盐井”。以产盐著称。1945年曾置宝兴镇。1952年置磨黑镇。主产稻、玉米、小麦、豆类,并产茶叶、紫胶、甘蔗、油桐、水果。特产“麻线米
黎子。袭爵。改封江阳王,卒。(,参见《北史》)
即今江西玉山县西临湖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1广信府玉山县: “西至临江湖六十五里。”
官署名。元代置,掌皇后财赋、营建、供给及宿卫士和分地人户等事。元贞二年(1296)初置中御府,大德四年(1300)升中政院。至大四年(1311)并入典内院,皇庆二年(1313)复为中政院。设院使,正二品。下设同知、佥院、同签、院判等官。下辖中瑞司、内正司、翊正司、典饮局、江浙等
宋史原文: 镇恭懿王元偓,字希道。端拱元年出阁,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徐国公。至道二年,拜洪州都督、镇南军节度使。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封彭城郡王。俄加检校太傅,改镇静难、彰化,进封宁王。郊祀、东封,悉为亚献,礼成,授检校太尉兼侍中、护国镇国等军节度。
①南北朝时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魏书·太宗纪》神瑞二年(415): “二月丁亥,大飨于西宫,赐附国大、渠帅朝岁首者缯帛金罽各有差。”②满语“Da”之音译,意为“头目”、“首领”,清朝常用作官名。多译为“达”。
此前有诗《湖州取解述情》。到长安后,作诗《游终南龙池寺》、《终南山下作》、《蓝溪元居士草堂》。
①在今湖南新化县北。《清一统志·宝庆府一》: 油溪 “在新化县北三十里。源出维山,西流入资”。②在今四川璧山县南、江津市西,为长江支流。《元丰九域志》 卷8: 璧山县有 “油溪”。《清一统志 ·重庆府一》: 油溪 “在璧山县西。源出汤峡口,南流三十里出马坊桥,又六十里至斗牛石,入江津县界,与来凤桥溪合流为油溪,又三十里至县西四十里油溪口,入大江”。此水上游两源: 西源梅江河 (马坊桥溪); 东源璧
晋 陶潜《游斜川》诗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后以“斜川”泛指游览胜地或隐士居所。宋 晁补之《永遇乐.东皋寓居》词:“斜川归兴,翛然满目,回首帝乡何处?”宋 葛胜仲《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