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话不虚传

话不虚传

虚:假。流传的话不是假的。《说岳全传》三○回:“话不虚传,果然岳家兵厉害。”《野叟曝言》六七回:“只见门面宏敞,房屋众多,槽道齐全,店家和气,暗道:‘果然话不虚传。’”参见“名不虚传”。


主谓 传言与实际相符。[例]一向张六嫂说他标致,我还未信,不想~。△多用于形容传言的真实。→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名实不符


猜你喜欢

  • 宿紫阁山北村

    【介绍】:白居易约作于元和四年(809),时任左拾遗。紫阁山在今陕西户县东南三十里,是终南山的一个山峰。此诗通过诗人亲身经历,揭露神策军暴卒横闯民宅,夺酒掣飧(sūn),乱伐奇树的野蛮行径。神策军为皇帝卫兵,归宦官统领。中唐贞元后,宦官之权“倾于天下,人主废立,皆出其可否。”(《旧唐书·职官志》)揭露神策军自然得罪宦官集团,所以“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与元九书》)结尾“主人慎勿

  • 董仲舒生(前192—前104?)。

    按,《汉书•叙传》卷一百下云“抑抑仲舒,再相诸侯,身修国治,致仕县车”,董仲舒武帝元朔六年“恐久获罪,病免”胶西相,此年致仕悬车,古谓七十致仕悬车,则此年董七十岁,由此知其生于此年。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武帝即位,

  • 王中立

    明浙江乌程人。精于孺婴方脉,求治者如市,疗疾无不奇验,名动四方。有《幼科类萃》。

  • 伊吾司马

    官名。东汉置,主伊吾卢屯田。明帝永平中留兵屯伊吾卢城,置宜禾都尉屯田。后时废时罢。至顺帝永建六年(131)复令开设屯田,置伊吾司马一人。官名,东汉置,掌伊吾卢屯田。明帝永平十六年,留兵屯伊吾卢城,置宜禾都尉屯田。后时置时废。至顺帝六年三月复置伊吾司马一人,掌屯田事。见《后汉书·孝明帝纪、孝顺帝纪》。

  • 晋兴郡

    ①西晋永嘉五年 (311) 前凉张轨置,治所在晋兴县 (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湟水南岸)。辖境相当今青海乐都县以东、甘肃兰州市以西黄河湟水两岸地区。北魏废。②东晋大兴元年 (318) 分郁林郡置,属广州。治所在晋兴县 (广西南宁市南二里郁江南岸亭子街)。辖境相当今广西凌云、百色、凭祥以东左右江流域,南宁、邕宁及越南高平一带。隋开皇初废。(1)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张轨置,治今青海省民和县西

  • 丁固

    即丁公。西汉初薛县(今山东滕县)人。季布同母异父弟。楚汉战争中为项羽将,曾追击刘邦于彭城西,两人短兵相接,刘邦窘困,遂求情说:两贤何必相戹!他悯而引兵返营。项羽灭,他求见刘邦,被缚以徇行军中,并昭示臣下:丁公为项王不忠,使项王失天下。遂被斩。(,参《史记》)【生卒】:198—273三国吴会稽山阴人,字子贱。本名密,避滕皇后父滕密讳,改名固。少丧父,事母至孝。初为尚书,累迁廷尉、左御史大夫。孙皓在武

  • 枯蓬断草

    干枯、断折的蓬草。因易随风飘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踪难定。《中国民间故事选.六弟兄》:“姑娘离家以后,像是枯蓬断草一样,到处漂流。” 并列 干枯断折的蓬草。比喻不由自主、行踪难定。《中国民间故事选六弟兄》:“姑娘离家以后,象是~一样,到处漂流。”△贬义。用

  • 武兴镇

    ①北魏正始三年 (506) 置,在今陕西略阳县。后为东益州、武兴郡、武兴县治于此。②土名多耐站。在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巴彦查干乡太和村。旧属泰来县,清季拟设武兴厅于此。民国有佐治局。古镇名。北魏正始三年(506年)置,在今陕西省略阳县。为武兴县城,并置东益州、武兴郡于此。

  • 耶律德光

    即“辽太宗”。 【检索耶律德光 ==>】 古籍全文检索:耶律德光     全站站内检索:耶律德光

  • 阳奉阴违

    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明.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官场现形记》三三回:“只见上面写的无非劝戒属员嗣后不准再到秦淮河吃酒住夜,倘若阳奉阴违,定行参办不贷。”茅盾《腐蚀.十二月十日》:“那边陈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