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子夏悬鹑

子夏悬鹑

战国荀况《荀子.大略》:“子夏(孔子弟子)家贫,衣若县(同悬)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春秋鲁大夫)与后门者(守门人)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争利如蚤(同爪)甲(喻小利)而丧其掌(喻失大)。”

子夏衣服破烂,状如鹌鹑鸟挂在身上,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鹌鹑尾短而羽翼参差,形同破烂衣裳。后遂以“悬鹑”、“鹑衣”、“子夏衣”喻安贫乐道或生活穷苦。

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悬鹑百结,知命不忧;十日一炊,无时何耻。”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蜗舍游从寡,鹑衣礼貌疏。”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每遇秋风振响,鹑惊子夏之衣;夜月流辉,鹊绕将军之树。”


【词语子夏悬鹑】  成语:子夏悬鹑汉语词典:子夏悬鹑

猜你喜欢

  • 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

    元时置,治今贵州省息烽县北养龙站。属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养龙坑长官司。

  • 辛亥制度

    后赵汇编的律令。又称“辛亥制”。晋太兴二年(319),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勒自称赵王,建赵国,史称后赵,为十六国之一。建国后,以乱世律令滋烦,不适应用,遂删简律令,命法曹令史贯志选择其中重要条款,造《辛亥制度》,共5千字,作为赵国律令之依据。施行10余年,乃用律令。

  • 怀远卫

    明置,属中都留守司。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后废。

  • 东偷西摸

    谓暗中干不正当的事。《孽海花》三○回:“况金雯青也是风流班首,难道不会对她陪小心,说矮话吗?她还是馋猫儿似的东偷西摸。” 并列 暗地里干不正当的事。《孽海花》30回:“况金雯青也是风流班首,难道不会对她陪小心,说矮话吗?她还是馋猫儿似的~。”△贬义。用于行为不

  • 楼昌

    战国时赵国大臣。秦、赵长平之战初起,赵失利,欲与秦媾和。他主张派重臣入秦,虞卿主张出重宝以附楚、魏,则秦疑天下合纵,媾和乃得成,赵孝成王不听虞卿而从其谋,遣郑朱入秦,结果媾和不成,赵军大败。见《战国策赵策三》。 【检索楼昌 ==>】 古籍全文检索:楼昌    

  • 小韵

    亦称“伤音病。”传统诗歌声病说八病之一。指除韵脚以外,上下句其余各字中有属同一韵者(句中有叠韵联绵词者除外)。如“搴帘出户望,霜花朝日。”“望”、“”同属“漾”韵,为犯小韵。清人仇兆鳌则谓上句第四字与下句第一字同韵为小韵。参见“八病”。

  • 扬雄六十岁,作《州箴》《官箴》。

    《汉书•扬雄传》卷八十七下:“箴莫善于《虞箴》,作《州蔑》。”《后汉书•胡广传》卷四十四:“初,杨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按,《汉书•王莽传》卷九十九上(元始五年)王莽奏云:“汉家地广二帝、三王,凡十三(二)州,州名及界多不应经。《尧典》十有

  • 吴宽访沈周于相城。

    《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五《沈启南有竹居图卷》:“‘系舟高柳下,又是十年余。遥踏无媒径,重寻有竹居。笔精知宋画,器古鉴商书。前辈诗题在,风流邈不如。’曩余访启南,一宿有竹别业。今复过之,不觉十五年矣。偶见阁老徐先生之作,为次其谓,以写慨叹。是日,启南命其子维

  • 陈献章

    1428—1500 明新会(今属广东)人,字公甫,号石斋。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举人。试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后游太学,名震京师,屡辞荐举。从学者益众,创白沙学派。其学主静,必教人静坐,以养“善端”。尝谓:“为学当求诸心,必得所谓虚明静一者为之主,徐取古人

  • 安新县

    1913年改新安县置,属直隶保定道。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镇。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迁今治新安镇。 在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面积738平方千米。人口40.4万。辖9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安新镇。武周如意元年(692年)置武兴县,后改唐兴县,先后属易州、鄚州。五代更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