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观
集镇名。在重庆市巴南区东南部。属接龙镇。人口300。以此地有一小观音庙得名。清建小观音场。1930年置小观音乡,1952年简化为小观乡,1958年改为小观公社,1982年复乡,1993年建镇。2001年并入接龙镇。产稻、玉米、小麦、蚕茧、生猪等。有建材、酿造等厂。渝南公路经此。
集镇名。在重庆市巴南区东南部。属接龙镇。人口300。以此地有一小观音庙得名。清建小观音场。1930年置小观音乡,1952年简化为小观乡,1958年改为小观公社,1982年复乡,1993年建镇。2001年并入接龙镇。产稻、玉米、小麦、蚕茧、生猪等。有建材、酿造等厂。渝南公路经此。
东汉改巨(鉅)平县为侯国,治今山东省泰安市南。属泰山郡。三国魏复改为县。
【介绍】: 見五祀衛鼎(集成02832),即邢人偈,西周中期前段人,邦君厲的有司(管事者),邢邑人氏。五年正月初吉庚戌,邦君厲與裘衛交換土地時,曾參與勘界和交付儀式。
【生卒】:1416—1474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叔玑,号宜闲。正统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右副都御史,抚治荆襄流民,巡抚河南,措置得宜。有《杨宜闲文集》。
即今浙江鄞县东宝幢乡。清光绪 《鄞县志》 卷2《市镇》 引 《乾道图经》,谓宋代有宝幢村。并载: 宝幢 “距城四十里”。
官署名。隋朝司农寺置,管理京师市易,设令二员,肆长四十员。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置京师、东都凡五市署,隶太府寺。
地名。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北浒浦。南宋时为水军戍守要地。建炎初,韩世忠讨苗正彦,驻军许浦,即此。后置镇。元置许浦通事汉军万户府,明又置巡司。 【检索许浦 ==>】 古籍全文检索:许浦 全站站内检索:许浦
【介绍】: 明山西汾州人。嘉靖十四年进士。由行人选御史,调秦州判官,改朝邑知县,迁松江府同知,督粮饷不以丝毫归己。官至河南按察副使,卒官。有《柏山集》。 【刘尚义作品 ==>】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野王县置,为怀州治。治所即今河南沁阳市。大业三年 (607) 为河内郡治。唐为怀州治。元为怀庆路治。明为怀庆府治。1913年改为沁阳县。古旧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野王县改名,治今河南省沁阳市。为怀州治。大业初为河内郡治。唐至金为怀州治。元为怀庆路治。明、清为怀庆府治。1913年废府,县改名沁阳县。以位于沁河之阳得名。
真次弟。以军功封永平侯。位至征西将军、中都大官。孝文帝初,卒。
《墨经》逻辑术语。与“大故”相对。《墨子经说上》:“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体,指部分;“端”(点)是“线”的部分。形成“线”需要诸多“点”,某一“点”作为“线”的条件之一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线”的全部条件。在逻辑法则上相当于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