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城山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元和志》 卷21随州唐城县: 唐城山 “在县北三十二里”。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元和志》 卷21随州唐城县: 唐城山 “在县北三十二里”。
源见“元龙高卧”。谓因具豪气而高尚其身。宋陆游《信州东驿晨起》诗:“悲歌未肯弹长铗,豪气犹能卧大床。”
官名。西周置。“奠”即甸。为管理远郊区农业生产者的地方长官。官名。西周设置,为乡遂组织中遂的长官,见《师䢅鼎》,职掌相当于《周礼》中的遂人,掌六遂及四等公邑的政务。其所属有善夫等。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属八番顺元宣慰司。后废。
《十六国春秋辑补》卷二十六《前燕录四•慕容俊录》:“是岁,俊观兵近郊,见甘棠于道周。从者不识。俊曰:‘唏,此诗所谓“甘棠于道”……言将有赫赫之庆于中土。吾谓国家之盛,此其征也。传曰:“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群司亦各书其志,吾将览焉。’于是内外臣僚,并上《
山名。①原指佛祖释迦牟尼成道前苦行的喜马拉雅诸山。后亦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李群玉《文殊院避暑》:“愿随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②祁连山的别称。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③岷山主峰。在今四川省松潘县。杜甫《古柏行》:“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犹吹毛求疵。《旧唐书.崔元综传》:“每受制鞠狱,必批毛求疵,陷于重辟。” 见“吹毛求疵”。
【生卒】:490—531 【介绍】: 南朝梁范阳方城人,字元长。张弘策子,袭爵洮阳县侯。少勤学,手不辍卷。举殿中郎。年十八为淮南太守。累迁豫章内史。梁武帝中大通三年,迁侍中,未拜卒。性爱典籍,聚书至万余卷。 【张缅作品 ==>】
唐译经使以宰臣明佛学者兼领之,国朝翻译经论,初令朝官润文,及丁谓相,始置使。而钦若乃因译经僧法护等请为使,议者非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三)
林则徐《墓志铭》:“乐奖人才,出诸天性……耽风雅,笃朋旧”,“仕宦中著撰之富,无出其右”。张之万《请祀江苏名宦事实》:“居官之余,不废著述。其书籍行世,嘉惠士林者,不下七十余种,吴中读书家尝奉为圭臬。……而《制义丛话》、《试律丛话》则家弦户诵,尤足为后学津
清江苏昆山人,字皞如,一字巽峰。工画山水,亦善八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