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海岭
元代山名。又译沆海山。今蒙古国杭爱山。蒙古诸部统一前,为乃蛮部游牧地。宋嘉泰四年(1204)兵败,并于蒙古。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为右手万户博尔术辖地。元代为岭北军事要冲,博尔术孙玉昔帖木儿镇守之。忽必烈孙甘麻剌、成宗侄海山(武宗)曾先后出镇其地,屡与海都叛军战于此。
元代山名。又译沆海山。今蒙古国杭爱山。蒙古诸部统一前,为乃蛮部游牧地。宋嘉泰四年(1204)兵败,并于蒙古。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为右手万户博尔术辖地。元代为岭北军事要冲,博尔术孙玉昔帖木儿镇守之。忽必烈孙甘麻剌、成宗侄海山(武宗)曾先后出镇其地,屡与海都叛军战于此。
字伯澜,一字尚宾,贵池(今属安徽)人。洪武中,由贡生进入太学。二十四年(1391)会试、廷试都得第一。累官礼部右侍郎。建文初,改任右侍中,与名儒方孝儒等并被信用。燕王举兵反朝,观草檄规劝燕王,解散军队,归封地北平,措辞对燕王极力诋斥。四年(1402)奉建文帝诏募兵,且
《文选》卷二十九、三国魏.刘公干(桢)《杂诗》“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唐.李善注:“簿领,谓文簿而记录之。” 簿领,记录事情的文簿。刘桢《杂诗》所谓“沉迷簿领书”,是言其忙于文书公务。后用为咏公务劳顿之典。 唐.耿湋《早春宴高陵滑少府》诗:“且宽沉簿领,
官署名。宋陪都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今河南商丘)、北京(今河北大名)三留守司皆有御史台,各置管勾台事一人,以朝官充任。掌拜表行香,纠举违失,实为闲散差遣。 【检索三京留司御史台 ==>】 古籍全文检索:三京留司御史台 全站站内检索:三京留司御史台
在今黑龙江哈尔滨市区西。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滨江县:“县市沿松花江南岸之傅家甸,西连八站,南对秦家冈,东接四家子、太平桥、圈儿河等处。”
【生卒】:629—672唐湖州长城人,世居冯翊,字将道。八岁能文,太宗召试,赐所佩金削刀。高宗时,为潞王府文学、崇文馆学士,侍太子讲,修书于芳林门。时姑为帝婕好,嫌以恩进,求出为桃林令。累迁西台舍人,在职多进谠言。善文诰,令侍太子及诸王属文。坐漏禁中事,贬蕲州司马,又流钦州。
《文选》卷七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嗺(音su,摧嗺,林木崇积的样子)而成观。” 谲,音ju。云谲波诡,意思是说像波浪和云彩一样变化莫测,原本是形容房屋建筑千姿百态。后常用指文笔变化多端,也可形容事物变化不定。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介绍】: 或釋“工守文”,見九年相邦呂不韋戈(考古1991年1期17頁圖3、4),戰國晚期人,名文,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前後,在蜀郡東工室的冶鑄作坊擔任工師。
形容忙于奔走,无暇停留。唐鲍溶《歧路》诗: “北风送微寒,徒侣勤远征。忧人席不暖,残月马上明。” 参见:○席不暇暖 【检索席不暖 ==>】 古籍全文检索:席不暖 全站站内检索:席不暖
即今山西汾阳县北之禹门河。源出县西北张家堡西,东南流入文峪河。《方舆纪要》 卷42汾阳县: 禹门河在 “城西十里。西山诸溪之水会流于此,谓之河口,伏流潜注,东入于文湖。相传禹导洪水至此,因名”。
【生卒】:738—761唐宗室。高宗第五子。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性仁厚,宾礼大臣,未尝有过。因数拂武后旨,从幸合璧宫,遇酖卒,年仅二十四。追谥孝敬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