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行
官名。秦汉置。秩二千石,掌皇后官属。或用宦者,或用士人。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更名为“大长秋”。
【检索将行 ==>】 古籍全文检索:将行 全站站内检索:将行
官名。秦汉置。秩二千石,掌皇后官属。或用宦者,或用士人。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更名为“大长秋”。
《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兴,起)。”《孟子.尽心下》:“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
指古印度及西域诸地流行的文字。法显说:“鄯善(今新疆罗布淖尔以南)以西诸国,国国胡语不同,然出家人皆习天竺书、天竺语。”大抵包括梵文、佉卢文、吐火罗文、于阗文等,在中国新疆及甘肃敦煌等处曾有大量发现。 【检索天竺书 ==>】 古籍全文检索:天竺书 全站站
【生卒】:?-702雍州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少时为越王府参军,从学记室任希古。武后临朝,拜广州都督,有善政。万岁登封初,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参知政事,并敢于进谏武后。后以老疾,退居闲职。通三礼,一生所撰杂书二百余卷。(,参见《新唐书》)
即今台湾省云林县治。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1有“柴里斗六社”。康熙《诸罗县志》作“斗六门街”。本是洪雅族的一个社名,后简称“斗六”或“斗六门”。清光绪十九年(1893)云林县移治于此。日本占领后于1901年设斗六厅,1920年设斗六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斗六镇。1950年升为县辖市。即“斗六门”。
【生卒】:269-339 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人。初为司马伦掾,转中书侍郎。司马睿镇建康,授龙骧将军、兖州刺史。王敦叛乱,与温峤等联兵讨平;又与王导等人受遗诏辅佐成帝,进车骑大将军,加散骑常侍。咸和中,苏峻叛乱,协助陶侃等共同讨平,升司空,加侍中,封公
谓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孔子家语.屈节》:“孤尝不料力而兴吴难,受困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孤〕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 并列 嘴唇和舌头都焦枯干裂了。形容极力对他人劝解说
【生卒】:?—1859清福建同安人,字伟堂。丘良功子。初袭男爵,授乾清门侍卫。咸丰间随胜保镇压太平军,擢南阳镇总兵。旋率部入皖,镇压捻军,击张洛行部于亳州,又与胜保分守黄河南北岸,阻止捻军前进,后为捻军击毙于豫东。
休宾子。孝文帝太和中,以堂兄南叛,徙边。后还代,于路侧候帝,求官爵。谓张谠父子,众少城小;崔僧祐仅为私情;降魏俱得官爵。己与父率众多而据地险,降魏不得官爵,大背常理。与帝及诸大臣反复辩驳。遂得赐都昌子。位至高阳太守。宣武帝延昌中,卒。(,参见《北史》) 【刘
一作清海镇城。在今新疆沙湾县东。《新唐书·地理志》 北庭大都护府: “又渡白杨河,七十里有清镇军城。” 即此。
【生卒】:1551—1634 【介绍】: 明山西阳城人,字伯瑞。万历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知绍兴、青州府,有廉明声。四十年,官郧阳巡抚,陕西民变,遣人劝喻解散。累进南京刑部尚书,改兵部。天启初,见魏忠贤用事,乞归。 【卫一凤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