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郑五
《旧唐书.郑綮传》:“綮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世共号‘郑五歇后体’。”唐昭宗叫他当宰相,“既视事,搔首曰:‘歇后郑五作宰相,事可知矣。’固让,不听。”
“歇后”即隐语,写作时引用成语或前人成句,字面上只用前面部分,而本意实在于后面部分。如讥人之无耻,则曰“孝弟忠信礼义廉”,而不明说“无耻”。唐人郑綮排行第五,作诗时语多俳谐,当时被人称为“歇后郑五”。以他自嘲之意,“歇后郑五”又成了用非其人的同意语。
《旧唐书.郑綮传》:“綮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世共号‘郑五歇后体’。”唐昭宗叫他当宰相,“既视事,搔首曰:‘歇后郑五作宰相,事可知矣。’固让,不听。”
“歇后”即隐语,写作时引用成语或前人成句,字面上只用前面部分,而本意实在于后面部分。如讥人之无耻,则曰“孝弟忠信礼义廉”,而不明说“无耻”。唐人郑綮排行第五,作诗时语多俳谐,当时被人称为“歇后郑五”。以他自嘲之意,“歇后郑五”又成了用非其人的同意语。
【介绍】:明南直隶广德州人。宣德间任慈利知县。处己廉介,赋役均平。当地少数族居民均爱戴之。
主谓 乱箭射在心窝里。比喻心里十分痛苦。[例]眼见乡亲们为了救自己遭到日本兵毒打,梁队长真如~。△用于形容痛苦。→万箭攒心
官名。清末典礼院属官。宣统三年(1911)设。一人,奏任。承掌院、副掌院之命总核本署事务。官名。清末置,属典礼院。掌朝会、庆贺、册立、册封、大婚、巡幸等事项。所属有鸣赞、序班、佥事、录事若干人。
读音:lián【综】 汉时有濂汝,见《印薮》(15,21,60)。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援引 《万姓统谱》 收载; 《姓氏词典》据《太平图话姓氏综》注云: “以水名为姓氏。濂江,在江西南部。”汉代有濂汝。
锡伯族旧婚俗之一。意为“磕头宴”。主要流行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地。为订婚后的一种仪式。在男女双方结亲并择定婚期后,男方须在女家举办一次中型宴席,招待女方直系戚属,并将准备好的彩礼送至女家,表示男方叩请女方亲属正式缔结婚约,故称。行过仪式后,便意味着双方已缔结婚约,从此不得反悔。任何一方悔婚,都会被认为不光彩。倘若女方悔婚,则要受社会舆论指责。由于多数青年都须至结婚时才能见到配偶,故婚后家庭
【生卒】:643-664 字正本,高宗子。贞观末封陈王,永徽初立为皇太子,显庆元年被罢黜,后废为庶人,徙居黔州。麟德初受诬谋反,赐死。神龙年间追封燕王。(,参见《新唐书》) 【李忠作品 ==>】
香火社。指佛家之地。郑谷《次韵和秀上人长安寺居言怀寄渚宫禅者》:“旧斋松老别多年,香社人稀丧乱间。”
源见“狗监揄扬”。谓人才受到赏识。子虚,指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前蜀 韦庄《东游远归》诗:“青云不识杨生面,天子何由问《子虚》。” 【检索问子虚 ==>】 古籍全文检索:问子虚 全站站内检索:问子虚
北史原文: 刁雍字淑和,勃海饶安人也。曾祖协,从晋元帝度江,居京口,位尚书令。父畅,晋右卫将军。初,晋相刘裕微时,负社钱三万,违时不还,畅兄逵执而征焉。及诛桓玄,以嫌,先诛刁氏。雍与畅故吏遂奔姚兴,为太子中庶子。 及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归魏,请於南境自效。
元真定人。为江浙行省务官。善作杂剧。有《王魁负桂英》、《张生煮海》及《柳毅传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