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吴起列传》:“起之为人也,猜忌人也。……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战国时卫国左氏人吴起,外出求官,曾在曾子门下求学,母亲死后不奔丧。因有违孝道,曾子遂断绝了与他的交往。后用为讽不孝之典。唐.白居易《慈乌夜啼》:“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但以鲁仲连一贯解危济难之行事原则,在齐攻聊城时,以书遗燕将为可能之事。但其书原文,因为系之矢而射之,恐有散佚。但既然《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均收此文,足见其影响之大。其作者,因资料所限,无法确定。或非出一人一时。具体言之,或为在齐曾见其书之人,
一名南涧。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下流合于秦淮河。《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柳元景讨太子劭,劭兵败,“士卒争赴死马涧,涧为之溢”。 【检索死马涧 ==>】 古籍全文检索:死马涧 全站站内检索:死马涧
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南二十里柏壁村。《元和志》 卷12正平县: 柏壁 “后魏明帝元年于此置柏壁镇,太武帝废镇,置东雍州及正平郡。……柏壁高二丈五尺,周回八里”。《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唐武德二年 (619) 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进屯柏壁”。 在今山西省
庚寅(八日),迁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毕士安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士安入谢,上曰:“未也,行且相卿。谁可与卿同进者?”士安因言:“准天资忠义,能断大事,臣所不如。”上曰:“闻准刚,使气,奈何?”士安曰:“准忘身殉国,秉道嫉邪,故不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虽
《后汉书.郭伋传》:“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建武)十一年……乃调伋为并州牧……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儿童数百,各骑竹马,道次拜迎。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须,等待)乃入。”郭伋为官清正,重守信誓,即使与儿童相约,亦恪守不渝
同“相濡以沫”。晋 葛洪《抱朴子.诘鲍》:“俭以率物,以为美谈,所谓盗跖分财,取少为让,陆处之鱼,相煦以沫也。”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展转无穷,相煦以沫,盖皆分利之人也。” 见“相濡以沫”。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展转无穷,~,盖皆分利之人也。
明福建福清人。天启中为四川参将,以镇压奢崇明、安邦彦功晋总兵官、都督同知。崇祯中官至左都督。
源见“衣绣夜行”。形容身居高位夸耀于人。晋 陆云《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之四:“被绣昼行,昔人攸羡。” 见“衣锦昼行”。晋陆云《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之四:“~,昔人攸羡。”
官名。清朝八旗步军营之低级武官。额定满洲四十人、蒙古、汉军各十六人,共七十二人。从六品,职同“步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