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王之道(1093—1169)生。

王之道(1093—1169)生。

王之道《相山集》卷三十附尤袤《赠故太师王公神道碑》:“公幼颖悟,八岁通一经。弱冠贡辟雍,与兄之艺、弟之深同登宣和六年进士第,缙绅荣之,榜其所居堂曰‘三桂’。时太平久,用事者开边隙,公知必乱,对策极言,考官恶其直,置之下列。建康初,调和州历阳城。……摄令乌江。……以循资丐罢,率二亲还乡,率族党保胡避山,使其弟之深守之。公以兵法部其丁壮,转战于外,且诱乡民运粟于山,能致一半者与其半。……时所在盗贼蜂起,杀人如麻,独在胡避者皆得免。未几丁母忧,镇抚使赵霖以便宜起公摄乡郡,公拊摩疮痍,招集流冗,境内帖然。……霖以公守胡避功闻于朝,改承奉郎,就差充镇抚司参谋官。……丁父忧,服除,通判滁州。时方议和,公移书吏部魏公岗、谏议曾公统,言辱国非便,又上书陈敌有可胜者五,且缴所与二公书,大忤宰相秦桧意,责监南雄州溪塘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异议者率得重谴,公遂绝意仕进,卜居相山之下,自号相山居士,以诗酒自娱,凡二十年。桧死,起知信阳军。……除湖南转运判官。村寇李金窃发,诸司蒙蔽不以闻。公至摄帅事,乞兵于朝,贼偶归巢穴,宪遽奏贼就招抚,朝廷信之,追还所遣兵,人情忧惧。公檄宪:‘贼若果降,当诣郴公参,如自去自来,后必为患。’檄未至郴而贼作,宪惧罪,即报挡路,以贼之再发檄于‘公参’之一语,言者不察,劾公,罢。已而朝廷知其非,宪与二郡守俱镌责,公前枉尽白,而竟不复出矣,遂以朝奉大夫致仕。……以乾道五年六月朔日终于家。……有文集三十卷,藏于家。呜呼,读其书可以见公之学,考其始终大节可以知公之心,观其子孙繁衍盛大,又可证天之报施为不诬也。”

猜你喜欢

  • 赵湛

    明末清初直隶永年人,字秋水,号石鸥。明诸生。入清不仕。与申涵光、张盖等同开河朔诗派。有《玉晖堂集》。

  • 英翰

    1828—1876 清满洲正红旗人,萨尔图氏,字西林。道光进士。历任知县、同知等职。同治二年(1863)攻陷捻军驻地雉河集(在今安徽涡阳),俘捻军领袖张乐行,升知府。又参与剿灭苗沛霖之役。三年攻太平军陈得才部,招降马融和,升安徽按察使、布政使。五年擢巡抚,率部镇压捻军,加

  • 封桩下库

    见“封桩库”。

  • 大桃

    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四十五里。《宋书萧思话传》:元嘉十年(433), 萧承之讨杨难当,“贼不能当, 因大败,烧柴奔走,退据大桃”。即此。 在今陕西省略阳县东。《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十一年(434年),杨难当遣其子和与蒲甲子共击萧承之,围承之数十重,短兵接,“氐不能当,烧

  • 诸葛长民作《请徙青州治京口表》。

    《南齐书》卷十四《州郡志上》:“义熙二年,诸葛长民为青州,徙山阳。时鲜卑接境,长民表云……乃还镇京口。”《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记载,义熙四年正月,诸葛长民任青州刺史,今从《通鉴》。

  • 沈云卿集

    诗集。唐沈佺期撰。有三卷本和二卷本两种。三卷本著录于明徐《徐氏红雨楼书目》卷四、清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卷五一及张元济《海盐张氏涉园藏书目录》。国家图书馆藏有嘉靖刊本。又明刻《唐十二家诗》四十九卷本及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汇刻唐人诗集》明刊本(残),藏美国国会图书馆。二卷本有明抄《唐四十七家》本和明朱警《百家唐诗》本。两种本子皆不分体编次,分别收诗八十首和九十一首,均无文。其祖本疑为宋刊本

  • 乌思藏

    一作乌斯藏。元、明两代对西藏前后藏的称谓。Dbus译为乌思(清译为卫),指前藏。Gtsang译为藏,指后藏。元属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明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又作乌斯藏。元、明两代对西藏前、后藏的称谓。藏语Dhus-Gtsang的音译。Dhus译为“乌思”(清代

  • 集矢

    《左传.襄公二年》:“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杜预注:“谓鄢陵战,晋射楚王目。”孔颖达疏:“集,是鸟止之名;矢,有羽似鸟,故亦称集也。”后以“集矢”喻指群起指摘。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杜牧之》:“至宋而石守道、刘公是出,始议注疏,立新说,遂有集矢康成者

  • 孟邻

    见“孟母邻”。

  • 紫阳关

    在今湖南隆回县西十里紫河,为五里乡驻地。明属武冈州,于此置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