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

    亦作“中道而废”、“中途而废”,指中途停止,做事没有恒心,有始无终。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我是遵照儒家学说来决定行动的,中途停止下来,我是不会的。

【出典】:

    《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例句】:

    《论语·雍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北齐·魏收《魏书·元英传》:“(英表曰)实愿朝廷开远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姜)维曰:‘臣已得祁山之寨,正欲收功,不期半途而废,此必中邓艾之计矣。’”


偏正 走到半路就停止了。比喻事情中途废止。语出《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西门丁《玉佛谜》:“萧穆道:‘头儿,这人即使以一敌二胜算还是很高的,他为何~。’”△描写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道而废 中道而止前功尽弃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昼夜不舍。也作“半途之废”、“半涂而罢”、“半涂而废”。


解释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出处 《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中庸》是《礼记》中的重要篇目,又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主要叙述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无不及。《中庸》中记录和整理了孔子的言论,其中有一段讲到,孔子说:“世上有些人避世隐居,行为怪异,虽然后代有人称赞他们,但是我不愿去做这样的事。有些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行事,但往往半路上终止,我是不会中途停止的。有些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行事,即使隐没在世间而不为人们所了解,也决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近义 有始无终

反义 有始有终

例句

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而应善始善终。


猜你喜欢

  • 留后

    官名。唐朝节度使或出征,或入朝,或死而未有代者,皆置知留后事。其后,遂以留后为称,亦名节度留后。宋朝以其为承宣使。官名,唐代宗广德元年,以梁崇义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留后,留后之名自此始。唐中后期,藩镇强大,皇帝不能控制,因此,节度使多有以子弟或亲信为留后的,也有叛将自立为留后的,以统驭其众;也有称观察留后的;事后多由朝廷补行任命为正式节度使或观察使。北宋因设节度观察留后,成为正式官名,后改为承宣使。参

  • 邓廷桢授安徽巡抚兼提督。

    据《邓尚书年谱》。

  • 塔哇

    见“塔娃”(2156页)。

  • 临海镇

    东魏置于郁洲上。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云台山一带。《北齐书·杜弼传》: “显祖发忿,遂徙弼临海镇。时楚州人东方白额谋反,南北响应,临海镇为贼帅张绰、潘天合等所攻,弼率厉城人,终得全固。”在江苏省射阳县北部。面积184平方千米。人口7.4万。镇人民政府驻八大家,人口3400。镇因临近黄海之滨,故名。1958年设兴盛公社,1959年析置临海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置镇。2001年六垛乡并入。产稻

  • 得陇望蜀

    原作“既平陇,复望蜀”,后来以此形容贪心不足,一步比一步胃口大。岑彭(?-36年),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将,从光武帝刘秀定天下。建武初,封归德侯,行大将军事。八年(32年),与吴汉合兵围隗嚣于西城,四川公孙述遣将来救隗嚣。光武帝在致岑彭的信中说:

  • 朽木死灰

    比喻精神颓丧,毫无生气。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 “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 参见:○槁木死灰 见“槁木死灰”。元石君宝《曲江池》4折:“小官已为~,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 张昌

    【生卒】:?-304 义阳(今河南信阳市西北)蛮族人。初为平氏县吏,武力过人,好论攻战,有鸿图大志。太安二年(303),率流民于安陆县石岩山起义反晋,击败太守弓钦、镇南大将军司马歆军,占有江夏。立山都县吏丘沈为天子,置百官,称汉后,建元神凤,昌为相国。晋派兵围剿,昌屡

  • 韦逞母宋氏

    家世以儒学著称。从小习经礼、传家学,教子韦逞《周官》音义,韦逞后仕前秦为太常。苻坚巡太学,得知《周官》音义为宋氏所传授,即于宋氏家中立讲堂,教授学生一百二十人,赐号“宣文君”。

  • 油头滑面

    见“油头滑脸”。陈娟《燕玲小姐的日记》:“其实,人各有所爱,我是很讨厌那个~的厂长的。”

  • 陆贾归报,以功拜太中大夫;为刘邦作《新语》十二篇。

    《史记•陆贾列传》卷九十七:“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