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道行
明人。嘉靖中以扶鸾术得幸。尝假乩仙言严嵩奸事,嵩厚赂世宗左右,揭发其怙宠招权诸不法事,下诏狱,后死狱中。
【检索蓝道行 ==>】 古籍全文检索:蓝道行 全站站内检索:蓝道行
明人。嘉靖中以扶鸾术得幸。尝假乩仙言严嵩奸事,嵩厚赂世宗左右,揭发其怙宠招权诸不法事,下诏狱,后死狱中。
字元节,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桓帝时为东部督邮,曾劾奏宦官侯览,由此而结仇。党锢祸起,他亡命各地,所至之处不惜破家相容,被诛者数十家。黄巾起义后,党禁解,还乡不仕,献帝时征为卫尉。年八十四卒。为名士“八及”之一。 【张俭作品 ==>】
自金归宋,为武功大夫、閤门宣赞舍人、知环州、环庆路统制军马兼沿边安抚使。隆兴间,金兵围环州,他与其弟震坚守孤城,力拒金诱降,城破,死。赠环庆路观察使。 【强霓作品 ==>】
简称毛丫土司。清雍正七年(1729)置,属里塘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理塘县西北毛丫沟。宣统三年(1911)改属巴安府。民国改流。
唐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人。崔义玄子。袭爵清丘县公。如意元年(692),以司宾卿同平章事。居相月余,为酷吏来俊臣所陷,流岭南。中宗复位,授大理卿。 【检索崔神基 ==>】 古籍全文检索:崔神基 全站站内检索:崔神基
湘累,指赴湘(今湖南)而自尽的屈原。西汉扬雄曾写《反离骚》来凭吊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其中写道;“我来到江边把凭吊的文章投入江水中,恭敬地哀悼凭吊那被流放到湘江而自尽的屈原。”后以“湘累”为典,咏遭到贬黜的人。【出典】: 《汉书》卷87上《扬雄传上》3515、351
在浙江省桐乡市西部,西邻德清县。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3500。1949年为洲泉镇,1958年改公社,1981年复置镇。古称洲钱。清雍正《浙江通志古迹三》:其地“四周皆水,其中一地如钱,故名。”古钱曰泉,取泉水流行周遍之义。故改洲钱,为洲泉。南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生于镇之
即今湖北孝感市东北三十二里五桂乡。清光绪《孝感县志》卷8《兵事》:同治三年(1864)十月,捻军四次至邑,“踞五桂市”。
五代置,属蓬莱县。在今山东长岛县北庙岛上。
?—634唐代东突厥可汗。名咄苾。阿史那氏。※启民可汗染干第三子。原为莫贺咄设,驻帐于五原北。武德三年(620,一作四年),兄※处罗可汗死,继位,依俗复纳义成公主为妻,以始毕可汗子什钵苾为突利可汗,又称小可汗,居汗国东部。以隋朝有恩于先世,奉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为隋主,以报隋厚德,并连岁扰唐边境。隋末群雄梁师都、刘黑闼、苑君璋等皆附其势。自恃兵马强壮,对唐悖傲,贪求无厌。高祖李渊忙于逐鹿中原,退容
又名三旗包衣前锋营。清八旗兵制之一。乾隆十三年(1748)置。掌习解马、花马箭。由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护军内选充,为三营,每营四十人,设前锋参领、委署前锋参领、前锋校、委署前锋校(每旗各二人)、蓝翎长(每旗四人)领之,而统于各旗之包衣护军统领。 【检索内务府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