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改邪归正

改邪归正

改正错误,回到正道上来。《封神演义》五六回:“父亲若肯依孩儿之见,归顺西周,改邪归正,择主而仕,不但骨肉可以保全,实是弃暗投明,从顺弃逆,天下无不忻悦。”《歧路灯》五六回:“谭绍闻如今又重新上了学,改邪归正,竟不来丢了个脚踪。”老舍《二马》五段一:“她跑了,咱们还要她,只要她肯改邪归正。”亦作“矫邪归正”。《晋书.吕光等载记论》:“向使矫邪归正,革伪为忠……则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亦作“归邪反正”。唐.韦表微《麟台碑铭》:“周虽不纲,孔实嗣圣,《诗》《书》载删,《礼》《乐》大定,惩恶劝善,归邪反正。”


连动 改去不正当的,不正派的,回到正道上来。语本《晋书·吕光传》:“矫邪归正,革伪为忠。”马烽《吕梁英雄传》:“老武估计伪军们听起兴趣了,又继续说道:八路军抗日政府是宽大的,只要你们~,绝不杀害你们。”※邪,不要写成“斜”。△褒义。用于描写改过自新。→弃暗投明改过自新 洗心革面 归邪转曜 ↔死不悔改 执迷不悟 至死不悟 顽固不化。也作“返邪归正”、“改邪反正”、“归邪反正”、“回邪入正”、“弃邪从正”、“弃邪归正”、“去邪归正”。


猜你喜欢

  • 遗安

    《后汉书.庞公传》:“〔庞公〕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刘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后遂以“遗安”谓予子孙以德,使其淡泊自守,安宁无事。宋 姜夔《以

  • 东里

    读音:dōng lǐ郑子产居东里,支庶亦以为氏。(见《世本》)禹时有处士东里槐。(见《路史》)郑大夫产居东里,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

  • 瓜熟青门

    源见“东陵瓜”。指收获的美好时节。喻归隐的田园生活。明 袁宏道《送弱侯老师使梁》诗:“莲开白社来陶令,瓜熟青门谒故侯。” 【检索瓜熟青门 ==>】 古籍全文检索:瓜熟青门     全站站内检索:瓜熟青门

  • 木心石腹

    同“木人石心”。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五:“〔英华〕一日谓辉远曰:‘君索居于此,妾欲侍巾栉可乎?而君介然,不蒙顾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见“木石心肠”。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5:“(英华)一日谓辉远曰:‘君索居于此,妾欲侍巾栉可乎? 而君介然,不蒙顾盼,亦

  • 南洋群岛

    泛指东南亚地区的岛群,北起菲律宾吕宋岛以北的巴坦岛,南至印度尼西亚的罗地岛,西起苏门答腊岛,东至伊里安岛西面。《清史稿·食货志五》: “福州红茶多输至美洲及南洋群岛。”

  • 蒲松龄有《求邑令支发贡金》、《老乐》、《七月初一落一齿》、《悼内》等诗。

    见《聊斋诗集》卷五。

  • 锡场墟

    即今广东东源县西北锡场镇。清置汛,有外委把总驻守。

  • 李资政公遗集

    书名。清李蕊撰。二卷。因其卒谥资政,故名。李氏以进士入仕,官至广东粮道。是书所辑条陈、公牍、杂记等,于晚清广东一带征粮及田赋折银等事多有涉及。 【检索李资政公遗集 ==>】 古籍全文检索:李资政公遗集     全站站内检索:李资政公遗集

  • 牛堡屯

    即今北京市通县南三十里牛堡屯镇。清光绪《通州志》卷1村镇:牛堡屯在“城南三十里”。

  • 多罗额驸

    清朝郡王女称多罗格格,即县主。其夫称多罗额驸或县主额驸,汉名为县主仪宾。秩视武职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