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喜笑颜开

喜笑颜开

颜:脸色。开:舒展。心里高兴,满面笑容。《醒世恒言》卷三○:“故人相见,喜笑颜开,遂留于衙署中安歇。”《杨家将》四六回:“锦姑问曰:‘贤妹有何事,喜笑颜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七:“正在无法摆脱的时候,却一下子晴了天,今天全家都喜笑颜开。”


连动 形容心中喜悦而笑容满面。《醒世恒言》卷30:“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褒义。多用于描写心中愉快。→笑逐颜开 眉开眼笑 笑容可掬 ↔愁眉苦脸 愁眉不展


“喜笑颜开”或 “笑逐颜开”表示高兴或欢欣的意思,这大概是人所共知的。“笑开颜”中 “开颜”等语亦是此义。毛主席 《长征》“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中的 “开颜”,便是高兴、欢欣鼓舞之意。

问题是: “颜”是什么? 它又何以谓之 “开”?

《说文·页部》: “颜,眉之閒 ( 间) 也。”原来, “颜”的本义是指两眉之间的地方,道家所说的 “上丹田”部位,相书所指的“中正印堂”之处。 《说文》段注: “凡羞愧喜忧必形于颜,谓之颜色。”意思是说,一个人不管是羞愧还是高兴、忧愁,一定会表现在“颜”上,所以叫做 “颜色”。人在欢笑时,颜间的肌肉 ( 颜) 就会舒展开来,这便是 “笑逐颜开”、 “喜笑颜开”或 “开颜”。至此,我们便清楚地知道: “颜”指人的眉间部位,“开”即舒展之意。


猜你喜欢

  • 福零县

    唐贞观十二年 (638) 置,属环州。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后废。古县名。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属环州。宋改属宜州所领羁縻镇宁州。后废。

  • 吴起

    【生卒】:?—前381 【介绍】: 战国时卫国左氏人。曾学于曾子,善用兵。初仕鲁,后入魏为将,屡建战功,任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死,遭大臣陷害,逃奔楚。楚悼王素慕起才,至即任为相。相楚期间,明法审令,裁减冗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于是南

  • 残缺不全

    残破不完整。毛泽东《论特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断。” 并列 残破不完整。毛泽东《论持久战》12:“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的片断。”△贬义。用于描

  • 油坊桥镇

    即今江苏扬中市南油坊桥镇。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扬中县有 “油坊桥镇”。

  • 吐番

    即吐蕃。《元史·仁宗纪》:至大四年(1311)“吐番寇礼店、文州”,此指今西藏。

  • 朱完

    【生卒】:1559—1617 【介绍】: 明广东南海人,字季美,号白岳山人。万历末诸生。性好游。家富饶,筑虹冈别业于城北,宾客到门,不问贵贱,无不款接。诗遒劲清雄,与欧必元、韩上桂、林枝乔、刘克浪等结诗社。善画墨竹,得苏轼法。著有《虹冈漫录》、《白岳山人集》。 【朱

  •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富足了,国君怎么会不富足?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北史.隋本纪下》:“癸丑诏曰:‘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宋.陆九渊《与赵子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损下益上谓之损,损上益下谓之益’,

  • 蜀司天监胡秀林献《永昌历》,行之。

    (见《资治通鉴》)

  • 广宁右卫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在大凌河堡(今辽宁凌海市),二十八年(1395)废。建文四年(1402)复置,徙治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后废。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大凌河堡(今辽宁凌海市)。属辽东都司。二十八年废。建文四年(1402年)复置,移治今辽宁省北宁市。

  • 寿春府

    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寿州置,治所在下蔡县(今安徽凤台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凤台、霍丘、寿县等地。金改为寿州。南宋绍兴三十三年(1162),升安丰军为寿春府,治所在安丰县(今安徽寿县西南安丰铺)。乾道三年(1167)移治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改为安丰军。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