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解语花

解语花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怎)如我解语花!’”

唐明皇所谓“解语花”,是说花虽美丽,但不“解语”;美人貌如花,自然是胜于花的。后因用以比喻美人。

《元曲选》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解语花。”《聊斋志异.婴宁》:“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偏正 能理解人语的花朵。比喻跟花一样美丽漂亮的女子。元·乔孟符《金钱记》1折:“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褒义。多用于指美丽漂亮而又善解人意的女子。


【典源】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今译】 唐玄宗时,一年秋季,大明宫太液池中千叶莲花盛开,玄宗与贵戚在池边宴饮观赏,众人对白莲称羡不已,玄宗则手指杨贵妃说:“哪如我身边这会说话的花?”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美貌女子。

【典形】 宝花解语、花解语、花枝解语、解语、解语花。

【示例】

〔宝花解语〕 元·张养浩《朝天子·携美姬湖上》:“宝花解语不胜情,翠袖金波莹。”

〔花解语〕 唐·韦庄《清平乐》之三:“云解有情花解语, ��地绣罗金缕。”

〔花枝解语〕 元·关汉卿《沉醉东风》:“面比花枝解语,眉横柳叶长疏。”

〔解语〕宋·辛弃疾《杏花天·嘲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一个西施也得。”

〔解语花〕 宋·苏轼《次韵正辅表兄》:“我观解语花,粉色如黄土。”


【词语解语花】  成语:解语花汉语词典:解语花

猜你喜欢

  • 陈咸

    【介绍】: 宋隆州仁寿人,字逢儒。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由内江县尉改知南充县。擢知资州,政以最闻。改知普州。宁宗开禧初,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辟主管机宜文字。迁利路转运判官。吴曦叛,以咸为蜀名士,欲首胁之,咸削发以全节。曦败,安丙奏以总蜀赋,调度有方。召为司农

  • 步大汗萨

    姓步大汗,名萨。初从尔朱荣,后隶尔朱兆为帐内大都督。“韩陵之战”中率部降高欢。东魏时位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州刺史,封行唐县公。北齐初改封义阳郡公。(,参见《北史》) 【介绍】: 北齐太安狄那人。魏孝明帝正光末,六镇起事时,南下从尔朱荣,复从入洛,以

  • 王广渊

    【生卒】:1016—1075宋大名成安人,字才叔。仁宗朝进士,为大理法直官。英宗即位,除直集贤院,授群牧、三司户部判官,为英宗书《洪范》于殿屏,加直龙图阁。神宗立,出知齐州,改京东路转运使,力行新法。后累官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知渭州。

  • 李固渡

    金代黄河上津渡名。在今河南滑县西南沙店南三里许。《金史河渠志》:大定八年(1168)六月,“河头李固渡,水溃曹州城,分流于单州之境”。即此。 金代黄河津渡。在今河南省滑县西南沙店南。大定八年(1168年)黄河决口于此,形成一度两河分流局面。次年,楼钥使金,于此渡河北上

  • 作坊镇

    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北二十里作坊。清《乾隆内府舆图》:福清东北有作坊。

  • 《千里之马》

    战国策原文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

  • 布雷峰寺

    又名布赖寺、别蚌寺。即今西藏拉萨市西北十里哲蚌寺。藏语意为堆米寺。明永乐十四年(1416)由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降央却杰兴建,后经多次扩建,占地面积二十五万平方米。建筑宏伟壮观,是前藏三大寺(哲蚌寺、噶丹寺、色拉寺)中规模最大、势力最强的一个。寺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 ㄒㄧ x ):争吵。阋墙:在墙里争吵。比喻内部不和。 兄弟在家里闹纠纷,一旦受到外人欺侮,仍共同抵御。 比喻尽管内部不和,但大敌当前,还是一致对外。语出《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此诗“务”作“侮”。)《民国通俗

  • 邮无恤

    即“伯乐②”。 【检索邮无恤 ==>】 古籍全文检索:邮无恤     全站站内检索:邮无恤

  • 朱全昱

    【生卒】:?-916 后梁太祖长兄。初随母寄食于刘崇家,朱温称帝后,被封广王。不乐居京城,常住砀山故里。曾直呼朱温乳名,谓其毁灭唐朝社稷,后将赤族。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参见《新五代史》) 【生卒】:?—916 【介绍】: 唐末五代初宋州砀山人。后梁太祖朱温长兄。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