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网友点评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赏析
wǔ dài shǐ líng guān chuán xù
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注释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诗词大意
噢!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才当上王的;契丹王原与我订过盟约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者,是我的遗留的仇恨。
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唐庄宗接受而收藏在庙。
其后用兵,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正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帝及其部将的首级,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多么雄壮啊!到后来仇人已消灭了,天下已经安定,这时一个人夜间喊起来,混乱的四应,庄宗慌慌张张向东逃出,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庄宗和臣下面面相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
到誓剪断头发,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受益。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所以当他强盛的时候,举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等到他衰落的时候,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祸患常积在细微的事情,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于是作《伶官传》。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