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训俭示康》的网友点评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赏析
xùn jiǎn shì kāng
训俭示康
译文注释
《训俭示康》的诗词大意
我原本出身于清贫的家庭,世世代代都以清白的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作乳儿时,长辈把饰有金银饰品的华美的衣服给我穿,我总是害羞去掉它。
二十愧科名,参加闻喜宴时唯独我不戴花。
同年说:“你给不可违背的。
”才簪一朵花。
一生穿衣只求御寒,食物只求填饱肚子;也不敢穿又脏又破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来求得好名声,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而已。
众人都以奢侈为荣,我心里只以节俭朴素为美。
人们都讥笑我浅陋的意见,我不认为这是缺陷。
回答说:“孔子说:‘与其不恭顺的安宁稳固。
’又说:‘以约失的人很少了。
’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但以穿人竟把节俭看作缺点错误。
’古人以节俭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
哈哈,奇怪啊!!”近年来风俗尤其是奢侈,走卒类士服,种田人穿上了丝织的鞋子。
我记得天圣年间,先公做群牧判官,客人到了没有不设酒招待的,有时行三次酒,有时行五次酒,最多不过行七次酒。
酒从市上买,水果只是梨子、板栗、红枣、柿子之类;菜只是干肉、肉酱、菜羹,器具只用瓷器和漆器。
当时士大夫家中都是这样,人们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
会数而礼殷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之家,酒不是照内廷酿酒法酿制,果子、菜肴不是远方珍贵奇异的,食物不是有许多品种,器具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让客人和朋友聚会,常量月营聚集,然后才敢发邀请的帖子。假如有人不这样
,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鄙陋吝啬。
所以不随世俗奢侈的人,因为少了。
唉!风俗败坏到这样,居官位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能忍心助长坏风俗吗!又听说以前李文靖公做宰相的时候,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只能容一匹马转身,有人说这太狭窄。
公笑着说:“住宅应当传给子孙,这是宰相议事厅的确狭窄,为太祝送礼厅已放宽了。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派人急于召见他,在酒店找到,已经进入,真宗问他从什么地方来,他据实回答。
上说:“你为清望官,为什么到酒店去喝酒?”回答说:“我家里贫穷,客人来了没有器具,没有菜和果品,所以只好到酒店请客人喝酒。
”上因为没有隐藏,更加看重他。
张知白为相,自己的生活享受就像做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你现在接受俸禄不能少,而自己的生活像这样简朴。
公虽然相信自己清廉,但外面的人很有些讥议,说您像公孙弘盖布被那样矫情作伪。
公应该少从众多。
”公叹息说:“我现在的薪水,虽然全家锦衣美食,还担心有什么不能?只是按人的常情,由节俭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节俭困难。
我现在的俸禄难道能常有?我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如果有一天与今天的情况不同了,家里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即节俭,一定会导致失掉生活的依靠。
不如我即位、离职、自身生存、死亡,常像一天吗?”噢!这些圣明贤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平庸之人赶得上的呢!御孙说:“节俭,是好品德的共同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最大的。
”一起,相同的;说的是有道德的人都是由节俭来形成的。
俭就少要,君子欲望少,那么不役于物,能以正直之道行事;小人我想,那么能约束自己节约使用,避免犯罪,丰裕家庭。
说:“节俭,是好品德的共同特点。
”奢侈,那么多要。
君子欲望多就贪慕富贵,不走正道而招来祸害;很多人想那么多求小我用,致使败坏家庭丧害自身;因此做官时一定会受贿,在乡下必然会盗窃。
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最大的。
”从前正考父粥来维持生活,孟僖子知道他的后代一定有乐观的人。
季文子辅佐了三位君王,他的妾不穿丝织品,马不吃粮食,有德行的人认为他忠。
管仲在簋朱弦,山节藻崔税,孔子鄙视他,认为他器量狭小。
公叔文子请卫灵公,史鳅知道他和灾祸;和日,果然因为富有获罪而逃亡在外。
何曾每天吃一万钱,到了儿孙辈因骄奢使家倾灭。
石崇拿奢侈夸人,最终因此而被杀于东市。
近代寇莱公奢侈冠一时,然而因他的功业大,人们不非议他,子孙习染他豪侈的家风,如今多数穷困。
其余以节俭立名,因奢侈导致自招失败的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姑且列举几个人的事迹来训诫你。
你不只是身体应当履行,当用来教导你们的子孙,让他知道前辈的风俗说。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