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怡
《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后以“怡怡”指兄弟和睦之情。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笃义。”《聊斋志异.曾友于》:“入门,见叔家两兄一弟,弦诵怡怡,乐之,久居不言归。”
【词语怡怡】 汉语词典:怡怡
《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后以“怡怡”指兄弟和睦之情。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笃义。”《聊斋志异.曾友于》:“入门,见叔家两兄一弟,弦诵怡怡,乐之,久居不言归。”
晋书原文: 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峤笑曰:“果尔,后将易吾姓也。”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至年十八,会播已
袁宗道《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序》:“驾部公(龚仲庆)得隽后,先生诛茆城南,号曰阳春社。一时后进入社讲业者如林,不肖兄弟亦其人也。自有此社,人始知程墨之外,大有书帙,科名之外,大有学问。而先生又能操品藻权,鼓舞诸士。诸士穷日夜力,勾搜博览,以收名定价于先生。以
形容驰驱极速。《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獐,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肉,甜如甘露浆。觉耳后风生,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主谓 形容驰驱极速。《梁书曹景
昧:隐藏。拾到财物,不藏起来据为己有。《歧路灯》一○八回:“至于王中赤心保主,自始不二,作者岂可以世仆待之耶?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连动 金,原指金钱,现泛指贵重物品;昧,隐藏、隐瞒。拾到钱财不隐瞒、不据为己有。语本《南史甄法崇传》:“披羊裘而
唐代西州墓地。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约40公里处,从高昌故城东北延伸到城西北,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近2公里。墓群分成两块,哈拉和卓村东为哈拉和卓墓群,村西向南为阿斯塔那墓群。阿斯塔那为古代维吾尔语,意为首府。哈拉和卓传为一古代维吾尔族大将之名。二十世纪初,墓
读音:Dòurǔ历史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即斗谷於菟之后。”参见“鬭”条。
我将在那里终老。 表示已准备好养老之所。语出《左传.隐公十一年》:“使营菟裘,吾将老焉。”三国.魏.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郊牧之田,宜以为意,广开土宇,吾将老焉。”唐.陈子昂《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且欲携幽兰,结芳桂,饮石泉以节味,咏商山以卒岁,返
【生卒】:1714—1775清江西铅山人,字禹绩,号溶川。乾隆六年举人。四应会试不第,而文名动京师。教人有方,并能扶植寒士。有《明堂图考辨》等。
?—735唐代契丹部落联盟军事首领。一作可突干。出自大贺氏族。统领兵马,悍而有谋,得众心。契丹附唐后,受唐封静析军副使。时契丹军权渐显,屡废联盟首领。开元八年(720),谋废首领娑固,娑固力单,引唐兵救援,他举兵对抗,杀娑固,另立其从父弟郁于,乃遣使赴唐,迫唐应允。数年后,又与部落联盟新首领咄于(吐于)不协,逼其于开元十三年(725)奔唐,不敢返回。遂立其弟邵固。是年,亲赴唐贡物,见唐平章事李元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