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泉山

泉山

①又名白水山。在今辽宁瓦房店市西。《新唐书·高丽传》: 唐咸亨二年 (671),高丽酋长钳牟岑叛,诏高侃、李谨行讨之,“破叛兵于安市,又败之泉山”。即此。

②一名大罗山。在今浙江温州市东南约三十里瓯江南岸。《汉书·朱买臣传》: “东越数反复,买臣因言: ‘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寰宇记》 卷99永嘉县: 泉山,“ 《永嘉记》:山北有众泉,天旱此泉不干,故以名山”。

③一名清源山、北山、齐云山。即今福建泉州市北清源山。《寰宇记》 卷102泉州晋江县: 泉山 “在州北五里,(州) 因此为名”。《方舆胜览》 卷12泉州: 泉山 “郡之主山。又名北山,在州北五里。……山有石乳泉,泓澄清洁,而味绝甘美。其源流衍下达于江。以泉名山及川,以清源名郡,岂亦本于此”。《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晋江县: 泉山在 “府城东北八里,一名清源山,一名北山,一名齐云山,……嘉靖三十七年,倭贼掠凤山、清源山,犯南安”,即此。

④一名泉嵩。在今福建浦城县东北。《寰宇记》 卷101建州浦城县: 泉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记》 云,山顶有泉分为两派,一入处州,一入建溪”。

⑤即冶山。在今福建福州市内。因山上有天泉池,故名。《闽都记》 卷8载: “将军山在贡院西南,一名冶山,又名泉山,闽越故城即此。”

⑥又名白水山。在今广东增城市西北。《元和志》卷34增城县: 泉山 “在县西三十二里。其上多漆树”。


(1)古山名。(1)即今福建省泉州市北清源山。《读史方舆纪要》泉州府晋江县:泉山在“府城东北八里……(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贼掠凤山、清源山,犯南安”,即此。(2)即“白水山”。(2)集镇名。在江西省彭泽县北部,北临长江。属龙城镇。人口2070。为原泉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因境内泉水山得名。主产棉花、稻、油菜籽,盛产鲜鱼。有砖瓦、石灰、硫黄等厂及水产场。牛九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河睒

    唐代南诏地名。“河”指西洱河;睒,白蛮语意为州。其地商业发达,贾人贸易远至寻传(今澜沧江上游以西至祁鲜山以东地区)。即洱海西大理坝子。 【检索河睒 ==>】 古籍全文检索:河睒     全站站内检索:河睒

  • 商州区城关

    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中部、丹江北岸,金凤山南麓。为市、区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7.8万。属城关街道办事处。曾名鹤城。春秋晋置上洛邑。自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起,历为州、郡、县治所。1949年设启佛乡,1956年设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设镇。产小麦

  • 丰国

    西周诸侯国。在今山东省青州市西。

  • 罗让

    【生卒】:767—837【介绍】:唐代散文家、诗人。字景宣。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贞元十七年(801)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咸阳尉。父丧,守孝十余年。应辟为淮南节度使幕从事,授监察御史。大和中,累迁福建观察使,入为大理卿,进左散骑常侍。开成元年(836),授江西观察使。卒于任。少以文学知名,能诗文。《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罗让集》三十卷,已佚。《全唐文》存文四篇

  • 唐肃谪佃濠。

    苏平仲《翰林应奉唐君墓志铭》:“后例谪佃于濠,则癸丑之秋,而君以是秋至瞿相山。”徐祯卿《剪胜野闻》:“翰林应奉唐肃,初以失朝坐免官归。太祖重其才,再召人。尝命侍膳,食讫,供箸致恭。帝问曰:‘此何礼也?’对曰:‘臣少习俗礼。’帝怒曰:‘俗礼可施之天子乎?’坐不

  •   小说《隋炀帝艳史》八卷四十回刊行,即崇祯人瑞堂刊本。

    旧题“齐东野人编次,不经先生批评”,野史主人《隋场帝艳史序》后署“崇祯辛未岁清和月,野史主人漫书于虚白堂”。古人称农历四月为清和月。鲁迅《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以《醒世恒言》有《隋场帝逸游召谴》一篇,认为是书撰者即冯梦龙。

  • 歌山

    在今浙江东阳市东四十里。《隋书 地理志》 东阳郡乌伤县有 “歌山”。《寰宇记》 卷97义乌县: 歌山 “山下水通临海,昔有人乘船从下望见女子于山下汲水,登峰而歌,姿态端美”。故名。

  • 吴廷桢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山抡。康熙三十五年举人,以寄籍被黜。圣祖南巡,献迎銮诗,赐复举人。四十二年成进士。官左谕德。与修《佩文韵府》、《月令辑要》。工诗文。有《南村集》、《古剑书屋文钞》。 【吴廷桢作品 ==>】 

  • 大麻湾

    村名。在山东省胶州市东北部。属胶东镇。人口3860。村址位于大沽河口,大沽口古称麻湾口,村因而得名。有机械加工、砖瓦、橡胶、猪鬃、塑料等厂。204国道经村北,村东有沽河公路大桥。古胶州八景之一“麻湾渔禾”就在此处。

  • 孟郊年谱

    华忱之编。见《孟东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