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人名汇编
【介绍】:
見曶鼎(集成02838),西周中期後段人,又稱匡季,匡氏公族。鼎銘載:“昔饉歲,匡眾厥臣廿夫,寇曶禾十秭,以匡季告東宮,東宮廼曰:求乃人,乃弗得,汝匡罰大,匡乃稽首于曶,用五田,用眾一夫曰嗌,用臣曰疐,曰胐,曰奠,曰用茲四夫,稽首曰:余無由具寇正秭,不出,鞭余。曶或(又)以匡季告東宮,曶曰:弋唯朕禾是償。東宮乃曰:償曶禾十秭,遺十秭,為廿秭,若來歲弗償,則付卌秭,廼或(又)即曶,用田二又臣一夫,凡用即曶田七田,人五夫,曶覓匡卅秭。”
【介绍】:
見曶鼎(集成02838),西周中期後段人,又稱匡季,匡氏公族。鼎銘載:“昔饉歲,匡眾厥臣廿夫,寇曶禾十秭,以匡季告東宮,東宮廼曰:求乃人,乃弗得,汝匡罰大,匡乃稽首于曶,用五田,用眾一夫曰嗌,用臣曰疐,曰胐,曰奠,曰用茲四夫,稽首曰:余無由具寇正秭,不出,鞭余。曶或(又)以匡季告東宮,曶曰:弋唯朕禾是償。東宮乃曰:償曶禾十秭,遺十秭,為廿秭,若來歲弗償,則付卌秭,廼或(又)即曶,用田二又臣一夫,凡用即曶田七田,人五夫,曶覓匡卅秭。”
穆尔哈齐第五子。累封爵至镇国公。历官至正蓝旗满洲固山额真、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在攻灭明朝、镇压李自成义军的战斗中屡建战功。 【汉岱作品 ==>】
据李塔撰、王源订《颜习斋先生年谱》。《清史列传》本传:“《存人编》四卷,大旨戒愚民奉佛及儒者谈禅。”
元人,字师夔。善画山水。
嘲人不学无知。语出唐.李贺《嘲少年》:“每揖闲人多意气,生来不读半行书。”宋.王安石《赠北山道人》:“可惜昂藏一丈夫,生来不读数行书。”
指设仓储粮备荒。历代多有人将此作为救荒的基本对策,并逐渐形成制度,出现常平仓、义仓、社仓等各类粮仓。至清,仓储制度日臻完善。为赈救灾荒,平抑粮价,清政府在各地建置粮仓,通过动帑采买、捐输、捐纳、截漕等手段,收集贮存大批粮食,每年青黄不接及米价高昂时,出借
《汉书·天文志》:“(高祖)七年,月晕,围参、毕七重。……是岁高皇帝自将兵击匈奴,至平城,为冒顿单于所围,七日乃解。”后以“星辰合围”为帝王遭受战乱困扰之典。杜甫《伤春五首》之三:“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一脉:指一个血统或一个派系。承:继续,接续。由一个血统或派系承接流传下来。也指延续不断。柯灵《幸存者的足迹》:“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锲而不舍地寻求献身的‘机会’,是中国士大夫阶级到新式知识分子主流中一脉相承的民族特点。” 主谓 一个血统或派系世代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东汉末,刘表使备“屯新野”。三国魏为荆州治。西晋为义阳国都,后为新野郡治。北魏属新野郡。北周改为棘阳县。隋开皇初改为新野县,属邓州。大业初属南阳郡。唐武德四年 (621) 于此置新州,寻废州,县仍属邓州。乾元元年 (758) 废入穰县。元复置,移治今新野县,属邓州。清属南阳府。民国初属河南汝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西南部
源见“绝妙好辞”。绝妙文字的隐语。指曹娥碑。亦借指美妙的碑文。唐权德舆《送上虞丞》诗:“因寻黄绢字,为我吊曹盱。”唐李商隐《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诗:“山下只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
《汉书.艺文志》:“《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汉朝鲁共王刘余,曾在孔子旧宅壁中得到古文经书。后遂用为咏古籍之典。唐.宋之问《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诗:“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