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王
①(?—前489)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515—前489年在位。名珍。楚平王之子。楚昭王十年(前506),楚军于柏举之战中为吴所败,郢都陷落,乃逃至随避难。次年,吴军退出后,返郢复王位。十二年,因惧吴,迁都于鄀(今湖北宜城东南),并整顿内政。二十一年,率师灭胡(今安徽阜阳)。次年,率师围蔡,以雪柏举之战中蔡国助吴之辱。二十七年,因吴伐陈,率师往救,病死军中。②即“朱桢”。
【检索楚昭王 ==>】 古籍全文检索:楚昭王 全站站内检索:楚昭王
①(?—前489)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515—前489年在位。名珍。楚平王之子。楚昭王十年(前506),楚军于柏举之战中为吴所败,郢都陷落,乃逃至随避难。次年,吴军退出后,返郢复王位。十二年,因惧吴,迁都于鄀(今湖北宜城东南),并整顿内政。二十一年,率师灭胡(今安徽阜阳)。次年,率师围蔡,以雪柏举之战中蔡国助吴之辱。二十七年,因吴伐陈,率师往救,病死军中。②即“朱桢”。
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扰扰成何事,悠悠送此生。蛛丝闪夕霁,随处有诗情。”
【介绍】: 銘文作公,見鼎(集成02740)、司鼎(集成02659)、厚趠方鼎(集成02730),西周早期後段人,周王朝的執政大臣,征伐東夷的主帥。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置,在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元以后废。
即多云县。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北。《寰宇记》卷168作“多灵县”。
见“悬河注火”。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2章2节:“扫荡无余,犹悬河以泻火。”
同“懒残煨半芋”。宋陈与义《留别天宁永庆乾明金銮四老》诗:“胜事远公莲,深心懒残芋。”
即今山东蒙阴县东南五十四里垛庄镇。清康熙二年 (1663) 置驿丞,乾隆十四年 (1749) 改置巡司。 在今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垛庄。清康熙二年(1663年)置驿丞,乾隆十四年(1749年)改设巡检司。
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资治通鉴》: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伐蜀,李绍琛未至利州,蜀主帅王宗弼弃城引兵西归,王宗勋等追及宗弼于白芀,合谋送款于唐,即此。 【检索白芀镇 ==>】 古籍全文检索:白芀镇 全站站内检索:白芀镇
又称晋律。西晋法律。三国魏末,司马昭为晋王时,命贾充、杜预、荀勖、裴秀等十四人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就汉律九章新增十一篇。晋泰始三年(267)修成《晋律》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七字。其篇目为:刑名、法例、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律、告劾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今云南洱源县南三十六里德源城遗址。辖境约当今云南洱源县南部。天宝后废。 唐初置,治今云南省洱源县新州镇北德源城。属姚州都督府。南诏时改邆川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