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  二十九日,王衡(1561一1609)卒。

  二十九日,王衡(1561一1609)卒。

据徐朔方《王衡年谱》《明史•王锡爵传》:“子衡,字辰玉,少有文名。为举首才,自称因被论,遂不复会试。至二十九年,锡爵罢相已久,始举会试第二人,廷试亦第二。授编修。先父卒。”康熙《苏州府志》卷四五:“王衡,字辰玉,号缑山,锡爵子。生而颀然,白皙。读书五行俱下,举华亭陈继儒习业支硎山中,月明赋诗,尝举酒刻成诗,限酒寒得罚以为适……辛丑成进士,廷对为第二人,如其父,授编修。是岁奉使江南,因请终养。久之,病疡。病二年,竟卒,年四十九。衡诗文俱名家,尤长经世略,注意边务。侍父京邸,颇有所左右,第不欲自显。弇州负天下望,后辈咸出门下。衡犹倔强,以通家子见。弇州得衡诗文,辄呼才士。衡屈伏十年,所有不同,每寓歌咏,仿元人词曲作戏剧,论者多惜其未用。”乾隆《镇洋县志》卷一三著录其“《论语驳议》《春秋纂注》《诸子语类》《缑山集》”。《四库总目提要》卷七八著录王衡《纪游稿》一卷,同书卷一七九又著录其《缑山集》二十七卷:“明王衡撰。衡有《纪游稿》,已著录。万历戊子,衡举顺天乡试第一,时其父锡爵在政府,为高桂饶伸所劾,遂不复会试。锡爵罢相后,始登万历辛丑进士第二,入翰林,旋即归养。得以其闲肆力于古学。与王世贞虽同里闬,而不蹈其蹊径,然颇染陈继儒之俗格。《明史•隐逸传》称,锡爵招继儒与衡读书支硎山,其所由来者渐矣。”庄一拂《明清散曲作家汇考》:“王衡(1564一1607),字辰玉,号缑山,别署蘅芜室主人。江苏太仓人。作品:有《缑山集》二七卷,附散曲,《归田词》一卷附曲,还有《纪游稿》集。作杂剧五种,《没奈何哭倒长安街》《杜祁公藏身真傀儡》《王摩诘拍碎郁轮袍》《再生缘》四种今存,《裴湛和合》已佚。”

猜你喜欢

  • 嘉靖二十八年八月十六日 《奈效良方》一部,银十七█。

  • 状虎皮

    源见“虎皮羊质”。形容虚有其表。亦用为谦词。唐 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曲艺垂麟角,浮名状虎皮。” 【检索状虎皮 ==>】 古籍全文检索:状虎皮     全站站内检索:状虎皮

  • 郭子仪

    【生卒】: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应武举补左卫长史。安禄山叛乱时,任卫尉卿兼朔方节度使,受诏征讨。他首先在河北打败了史思明,击垮了潼、陕之间的叛军,接着收复了长安、洛阳。仆固怀恩叛变,纠集回纥、吐蕃分道入寇,子仪领几十骑出阵,免胄慰劳,说服了回纥头领,遂与其配合击退了吐蕃。德宗即位后,受诏入朝,进位太尉、中书令,尊为“尚父”。(十一,,参见《新唐书》)【生卒】:697—781唐华州

  • 石匮书后集

    后(後) 书名。明末清初张岱撰。为续《石匮书》之作。六十三卷,附录一卷。以纪传体记明崇祯朝及南明史事。张岱所撰《石匮书》止于天启。清康熙初,受谷应泰之聘参与编修《明史纪事本末》,广收崇祯间邸报等资料,遂撰成此书,体例与《明史纪事本末》不同,为研究明末历史要籍

  • 石守信

    【生卒】:928——984 开封浚仪(今属河南)人。后周时,为义成军节度使。宋太祖即位,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参与平定潞州李筠、扬州李重进叛乱。建隆二年(961),在“杯酒释兵权”中,与王审琦等禁兵宿将皆称疾辞职,交出兵权,出为天平军节度使。太平兴国四年(979),从征范

  •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人:指贤人。云:句中助词。亡:失去,奔亡。殄瘁:病困。 贤人丧亡,国事危殆。 旧时多用于怀念所谓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语出《诗.大雅.瞻印》:“人之云亡,邦国珍瘁。”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病困。”《后汉书.郭太传》:“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

  • 陈某妻万氏

    万县(今属四川)人。康熙中,谭弘之乱时被掠,以计领敌走悬崖,奋起挤敌下崖,亦自投崖而死。

  •   二十八日,茅坤(1512一1601)卒,年九十。

    据朱赓《明河南按察司副使奉敕备兵大名道鹿门茅公墓志铭》。茅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明史•文苑传》:“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顺之喜唐宋诸大家文,所著文编,唐、宋人自韩、柳、欧、三苏、曾、王八家外,无所取,故坤选《八大家文钞》。其书盛行海内

  • 汪罔骨轴

    源见“后至之诛”。咏异闻奇物。清黄景仁《涂山禹庙》诗:“汪罔骨轴专车抛,相柳血漉谷不苞。”

  • 中都都曲使

    官名,金朝置。从六品,掌监知人户酝造曲蘖,办课以佐国用。其佐官有副使,正七品。见《金史·百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