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旧唐书·苗晋卿传》

《旧唐书·苗晋卿传》


旧唐书
原文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晋卿幼好学,善属文,进士擢第。开元二十四年,与吏部郎中孙逖并拜中书舍人。二十七年,以本官权知吏部选事。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
    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前后典选五年,政既宽弛,胥吏多因缘为奸,贿赂大行。时天下承平,每年赴选常万余人。李林甫为尚书,专任庙堂,铨事唯委晋卿及同列侍郎宋遥主之。选人既多,每年兼命他官有识者同考定书判,务求其实。天宝二年春,御史中丞张倚男奭参选,晋卿与遥以倚初承恩,欲悦附之,考选人判等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科,奭在其首。众知奭不读书,论议纷然。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时谓之“曳白”。上怒,晋卿贬为安康郡太守,遥为武当郡太守,张倚为淮阳太守。敕曰:“门庭之间,不能训子;选调之际,乃以托人。”时士子皆以为戏笑。
    会入计,因上表请归乡里。既至壶关,望县门而步。小吏进曰:“太守位高德重,不宜自轻。”晋卿曰:“《礼》:‘下公门,式路马。’况父母之邦,所宜尊敬。汝何言哉!”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禄山叛逆,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会肃宗至凤翔,手诏追晋卿赴行在,即日拜为左相,军国大务悉以咨之。晋卿宽厚廉谨,为政举大纲,不问小过,所到有惠化。魏人思之,为立碑颂德。及秉钧衡,小心畏慎,未尝忤人意。性聪敏,达练事体,百司文簿,经目必晓,而修身守位,以智自全,议者比汉之胡广。永泰元年四月薨。
 (节选自《旧唐书·苗晋卿传》)   

译文

    苗晋卿是上党壶关人,世代以儒学著称。苗晋卿年轻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并进士及第。开元二十四年,和吏部郎中孙逖一起担任中书舍人。开元二十七年, 苗晋卿以中书舍人的身份暂时掌管吏部选拔官吏的事务。苗晋卿性格谦逊柔和,参加选拔的人有申诉索要好的官职的,即使有的上书几千字,甚至有的人口气脸色都非常严厉的, 苗晋卿一定包容他,一点怨恨的神色都没有。
    开元二十九年,担任吏部侍郎。前后主持官吏选拔达五年之久,政策很宽松,官吏多趁机做奸邪的事,贿赂之风盛行。当时天下太平,每年参加选拔的官吏有一万多人。李林甫担任尚书,在朝廷上专权,选拔官吏的事务都委托苗晋卿和与他同级的吏部侍郎宋遥主持。参加选拔的官吏很多,每年还任命其他有见识的官员一起考察参加选拔的官吏的书法和文理,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天宝二年的春天,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奭参加选拔, 苗晋卿与宋遥因为张倚正被唐玄宗器重,打算取悦依附他, 参加选拔被判定等级的共六十四人,分甲乙丙科, 张奭被定为甲科。人们知道张奭不读书,所以议论纷纷。有个叫苏孝愠的人,曾经担任范阳蓟县令,侍奉安禄山,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安禄山。安禄山当时备受玄宗恩宠,朝见玄宗都不按照固定的时间,趁机向玄宗奏报了这件事。玄宗召集所有登科的人,到花萼楼亲自测试,合格的人十个中没有一二个。张奭手拿着试纸,一整天没有写一个字,当时人称他“曳白”。玄宗大怒, 苗晋卿被贬为安康太守,宋遥被贬为武当郡太守,张倚被贬为淮阳太守。玄宗下敕说:“在家中不能教育自己的儿子,选拔官吏的时候,却托人徇私。”当时的读书人把这件事当成笑谈。
    恰好要进京听候考核,苗晋卿上奏章请求回故乡看看。他到了壶关之后,看见县门就开始步行。小吏进言说:“大人您是太守,德高望重,不应该轻视自己。”苗晋卿说:“《礼记》上说:‘到了君王的门口一定要下车,看见了君王的马一定要行礼。’何况到了故乡,应该表示尊重。你说的是什么话!”苗晋卿和同乡人聚会,欢快地饮酒,过了好几天才走。他又拿出俸禄三万作为乡学的资金,来教授家乡子弟。
    到安禄山叛乱时, 苗晋卿潜逃隐遁在山谷中,奔到南方的金州。正好唐肃宗到达凤翔,亲自写诏书追诏苗晋卿奔赴自己的所在地,当天就拜为左相,军国大事全部向他咨询。苗晋卿宽厚、廉洁、谨慎,处理政事从大处着手,不责问小的过错,所到之处都能使百姓受益。魏地的人思念他,为他立碑颂德。等到官至宰相,小心戒备谨慎,未尝抵触别人的意旨。他天性聪明敏捷,对事务熟练通达,各个部门的公文,看一眼就能知晓,而且用修身守住官位,靠智慧保全自己,议论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汉代的胡广。永泰元年四月去世。   

《旧唐书·苗晋卿传》    

猜你喜欢

  • 赘婿

    因家境贫困而入赘妻家的男子。《汉书贾谊传》:“家贫子壮则出赘。”秦汉时,赘婿是一种贱民,要为妻家服役,身份地位很低,被列为七科谪之一。 【检索赘婿 ==>】 古籍全文检索:赘婿     全站站内检索:赘婿

  • 吐护真河

    又作讬纥臣水。即今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新唐书·地理志》 檀州燕乐县:“又北八百里有吐护真河,奚王衙帐也。”即“土护真水”。

  • 卜世昌

    卜天璋之父,仕金为河南孔目官。元宪宗南征时,率众归附。为真定路管民万户。1256年将河北籍民众三千余人迁徙河南。他专领之。 【介绍】: 金元间洛阳人。卜天璋父。仕金为河南孔目官。宪宗南下,率众降附,授镇抚,升真定路管民万户。六年,使专领迁居河南之河北人,遂家汴

  • 关赋

    古代关卡税。征收对象为路经关卡的商旅,手续和税额列国不一。《管子幼官》载齐国“关赋百取一”。 【检索关赋 ==>】 古籍全文检索:关赋     全站站内检索:关赋

  • 一鸣惊人

    《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吕氏春秋.重言》记载,进

  • 荆南

    唐、五代方镇名。至德二年 (757) 置,治所在荆州 (后升为江陵府,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辖境相当今湖北石首、荆沙市以西,四川垫江、丰都以东的长江流域及湖南洞庭湖以西的澧、沅二水下游一带。天祐二年 (905) 为朱全忠所并。三年 (906) 朱全忠以高季兴为荆南节度观察留后。五代梁开平元年 (907),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后唐同光三年 (925) 封南平王,称南平国,或荆南国。北宋初废

  • 起居院

    官署名。五代置,掌抄录朝廷制敕以备修史。宋初不掌撰集之事。太宗淳化五年(994),始命官领记注之事,称修起居注或同修起居注,以三馆秘阁校理以上充任,起居郎、起居舍人并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起居郎、起居舍人复实领本职,因废起居院。辽朝置起居舍人院,简称起居院,下设起居舍人、知起居注、起居郎。

  • 冯伟寿约于本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

    伟寿字艾子,号云月,延平人。精音乐,词多自制腔,著有《云月词》。《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录其词六首,《全宋词》收入。杨慎《词品》卷四:“冯伟寿……词多自制腔。《草堂词》选其‘春风恶劣,把数枝香锦,和莺吹折’一首。又《春风袅娜》,其自度曲也。……殊有前宋秦、晁风

  • 英法联军之役

    即“第二次鸦片战争”。 【检索英法联军之役 ==>】 古籍全文检索:英法联军之役     全站站内检索:英法联军之役

  • 刘兆

    西晋济南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人,字延世。博学洽闻,从受业者数千人。武帝时,五辟公府,三征博士,皆不就。安贫乐道,潜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以《春秋》一经而三家殊途,是非纷然,乃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因《周礼》调人之官,作《春秋调人》七万余言。又为《春秋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