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优游不迫

优游不迫

偏正 优游,悠闲自得;闲适自得,不慌不忙。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其大概有二:曰~,曰沉著痛快。”△褒义 用于诗歌方面,指诗歌的一种舒徐从容的风格,亦用于形容人的神态行动。→从容不迫 从容自如


猜你喜欢

  • 韭园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晋书苻坚载记下》: 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十年 (384),苻坚将李辨等“屯于韭园”。即此。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苻坚将李辨等屯军于此。

  • 七金河

    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清一统志·察哈尔·正黄旗》:七金河“在旗西二十里。蒙古名贺尔博金。源出贺尔博金山,南流入希尔池”。

  • 目眩神摇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英烈传》四○回:“今来宝刹,得睹人间未见之珍,天下罕有之物,令人目眩神摇,不知身在何世。”亦作“目眩魂摇”。明.顾大典《青衫记.郊游访兴》:“顾盼之间,目眩魂摇。”亦作“目眩神迷”。《孽海花》一○回:“场上陈列

  • 杞梁墓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东三里。杞梁,名殖,春秋齐庄公时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齐侯袭莒,“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即杞梁战死)……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君命?若免于罪,犹有先人的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 周璿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凤池。善画松。杨士奇题其所画云:“当代画松谁最精,王绂卓迪俱有名。两生以来鲜继者,凤池周璿新得名。” 【周璿作品 ==>】 

  • 闾丘方远

    唐末舒州宿松(今属安徽)人,字大方。年十六通经史。后研习道学理论及炼丹术。三十四岁,受法箓于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东北)玉霄宫。诠注《太平经》十三篇,备尽枢要。昭宗征召不赴,至杭州,钱镠礼遇之,赐号洞元先生。天复中卒。一说卒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赐号妙有大

  •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已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已也。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

  • 咸秦

    ①本指秦国都城咸阳。唐人多借指唐代首都长安。罗隐《上霅川裴郎中》:“贵提金印出咸秦,潇洒江城两度春。”②指秦朝。胡曾《青门》:“汉皇提剑灭咸秦,亡国诸侯尽是臣。”

  • 知匦使

    使职名。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 置匦(铜柜)四枚,接受四方投书,令正谏大夫、补阙、拾遗一人充使,受理投匦之书信,是为知匦使。每日所有投书,至暮并进。玄宗天宝九载(750) 改称献纳使,肃宗乾元元年(758) 复称知匦使。德宗建中二年(781)择谏议大夫一人,充知匦使。文宗开成三年(838) 以谏议大夫李中敏充。官名。唐置,掌匦事。武后垂拱二年,置匦以受四方之书。参见“匦院”条。玄宗时改称献纳使

  • 南面官

    辽朝职官类别。与北面官相对而言,以管理汉人为主,也为招徕中原士人,即所谓“以汉制待汉人”。设立汉官,始于太祖时。辽之南面官,大多先设官,后置官署,太祖时有总知汉儿司事、政事令、尚书、仆射等官,世宗时,方置尚书省(后改称中书省)。后晋献十六州之地,辽境内汉人大增,南面官员随之增多。太宗入汴灭后晋,仿后晋制度,设立汉人枢密院,成为管理汉人的最高行政机构,其他官制也日趋完备。但南面官地位远不如北面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