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津关
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7开封府祥符县: “通津关在府东北。五代周显德中,疏汴水入五丈河,以通齐鲁,置关于此。”
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7开封府祥符县: “通津关在府东北。五代周显德中,疏汴水入五丈河,以通齐鲁,置关于此。”
《诗经.大雅.嵩高.序》:“君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复平,能建国亲诸侯,褒赏申伯焉。”《烝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烝民.序》:“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韩奕.序》:“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锡命诸侯。”《江汉.序》:“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
蒲州解(今山西运城西南)人。父为嶲州都督,以赃罪,被监察御史杨汪处死。开元时琇与兄瑝袭杀杨汪,朝廷依法论罪处死。(,参见《新唐书》) 【生卒】:?—735 【介绍】: 唐河中解人。父张审素以隽州都督被诬,为御史杨汪所诛。琇与兄瑝尚幼,徙岭南,久之逃归杀汪。吏捕以闻,
明代出海贸易船只之凭证。始行于万历三年(1575),由海防官颁发。上列船商姓名、籍贯与去向。十七年规定每年去东西洋的船只限发引数八十八张,后因出海船多,增至一百一十引,然仍不能满足海外贸易之需。 【检索船引 ==>】 古籍全文检索:船引 全站站内检索:船引
谓除非不做,已经做了,就干脆做到底。《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参见:○一不做 二不休 【检索一不作 二不休 ==>】 古籍全文检索:一不作 二不休 全站站内检索:一不作 二不休
官署名。明置。有局郎、局丞主管,下有纪事、奉御等员。为东宫宦官六局之一。 【检索东宫典玺局 ==>】 古籍全文检索:东宫典玺局 全站站内检索:东宫典玺局
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今四川汉源、石棉、普格等县一带。《史记·西南夷列传》: “自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 从事农牧业生产,盛产名马 “筰马”。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于其地置沈黎郡。
?—1873 清贵州台拱(今台江)人。苗族。雇工出身。曾参加张秀眉起义,驻守古州。起义失败后,率部突围,纵横于丹江、古州、下江、荔波一带,继续打击清军。同治十二年(1873)底,在丹江境内战败,被俘遇难。 【检索李洪基 ==>】 古籍全文检索:李洪基 全站站内检索:李
藏语音译,意为“管家”。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麻书地区土司的私人管家。由土司在全乡较富裕的※“枪差”或※“马差”中指定,任期两年,每任五人。除原有份地外,土司再多给一定数量的土地,让其管理,收入作为土司或寺庙念经、放债用,剩余则上交土司,不够开支,则由其补足。无任何特权,属义务性质,除交纳公粮外,可免除其它负担。任此职者往往亏损,甚至破产,故多不愿承担。
同“汉武横汾”。唐李適《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诗:“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
①官吏考核制度用语,指官吏考核过程中的复核。唐朝后期,凡对官吏考课,其政绩均需复核。始见于文宗太和元年(807)正月之敕: “诸道节度观察使去任日,宜具交割状。仍限新人到任一月日分析闻奏,并报中书门下,据新旧状磨勘闻奏,以凭殿最”。宋初形成制度,置磨勘差遣院等机构及三司都磨勘官等职,并制定磨勘之法。凡寄禄官迁转皆有定年,任内每年勘验其劳绩过失,吏部复核后决定迁转寄禄官阶。选人惟改京官时才实行磨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