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仓
又名永福仓、广运仓。明代运河沿岸漕仓之一。洪武元年(1368)建永福仓于徐州,永乐十三年(1415)继建广运仓,收放漕粮,以资转运。各设大使一人,副使、攒典、斗级若干,修仓夫员名额不定。以户部郎中、主事或总督京通仓户部侍郎偕内官提督之。仓设经行卷簿,记录漕粮出纳,历任仓官相沿交割。又置牌一面,书部运官吏、旗军、粮长、攒典、斗级之名,以备巡仓御史点视考查。
【检索徐州仓 ==>】 古籍全文检索:徐州仓 全站站内检索:徐州仓
又名永福仓、广运仓。明代运河沿岸漕仓之一。洪武元年(1368)建永福仓于徐州,永乐十三年(1415)继建广运仓,收放漕粮,以资转运。各设大使一人,副使、攒典、斗级若干,修仓夫员名额不定。以户部郎中、主事或总督京通仓户部侍郎偕内官提督之。仓设经行卷簿,记录漕粮出纳,历任仓官相沿交割。又置牌一面,书部运官吏、旗军、粮长、攒典、斗级之名,以备巡仓御史点视考查。
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保靖县东北十里乳香岩。南朝齐改名零陵县,迁治今保靖县。梁复名迁陵县。隋废入大乡县。古县名。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治今湖南省保靖县东。属武陵郡。南朝梁废。
谓天然形成。宋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水北胡氏园》:“凡登览徜徉,俯瞰而峭绝,天授地设,不待人力而巧者,洛阳独有此园耳。” 见“天造地设”。宋邵博《闻见后录》卷25:“凡登览而惝恍,俯瞰而峭绝,~,不待人力而巧者,洛阳独有此园尔。”
535—584北周、隋朝大臣。字慈恭。河南洛阳人。鲜卑于氏。太师※于谨子,随父居京兆。笃志好学。西魏大统(535—551)末,以父功赐爵平昌县伯。初任直閤将军。后改封广都县公。周闵帝即位,迁安武太守,任内,崇教化,不尚威刑。进封建平郡公。明帝和武帝时,历西兖、瓜、邵三州刺史。数从征伐,进位开府。大象二年(580),为行军总管,与元帅梁睿率军平定益州总管王谦之乱。迁潼州总管,超拜上柱国。岁余,以疾免
官名。春秋战国时置,掌一州之文书。《礼记内则》:“宰告闾史,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州史献诸州伯,州伯命藏诸州府。” 【检索州史 ==>】 古籍全文检索:州史 全站站内检索:州史
【生卒】:960—1003 【介绍】: 宋河南新安人,字澹成,一字长卿。太宗雍熙二年进士。淳化初,以文学高第召试,擢秘书丞、直史馆。历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审官院。至道初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真宗即位,加工部侍郎。奉诏修《太宗实录》,重修《太祖实录》。从幸大名,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淄州置,治所在淄川县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高青、邹平、桓台等市县地。乾元元年 (758)改为淄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淄州置,治淄川县(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邹平、高青、淄博及桓台、博兴部分地。乾元元
1、官署名,即监狱。2、狱吏的省称。《汉书·张耳陈余传》:“(贯)高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不知也。”参看“狱吏”条。
即菊水。今河南内乡县西北丹水河。《汉书·地理志》 弘农郡析县颜师古注: “鞠水即今所谓菊潭也。”
官署名。简称南台。元御史台的分遣机构,秩从一品。设大夫一人,中丞二人,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二人。下辖察院,设监察御史二十八员。监察江浙、湖广、江西等江南三省。至元十四年(1277)置行御史台于扬州,二十一年移置杭州。次年,移于江州(今江西九江)。二十三年,迁至建
见“牌符③”。 【检索虎头牌 ==>】 古籍全文检索:虎头牌 全站站内检索:虎头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