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燕赵论》

《燕赵论》


苏辙
原文
    昔者三代之法,使天下立学校而教民,行乡射饮酒之礼。于岁之终,田事既毕,而会其乡党之耆老①,设其笾豆酒食之荐,而天子之大夫亲为之行礼。盖以为田野之民,裸裎②其股肱,而劳苦其筋力,长幼亲作,以趋一时之利,习于鄙野之俗,而不知孝悌之节,顽冒无耻,不可告语,而易与为乱。是以因其休息而教之以礼,使之有所不忘于其心。故三代之民,虽耕田荷任之贱,其所有为者甚鄙,而其中必有所守,其心甚朴,而亦不至于无知以犯非义。何者?其上之人不以为鄙而不足教,而其民亦喜于为善也。
    至于后世之衰,天下之民,愚者不知君臣父子之义,而天下风俗日已败乱。今夫轻扬而剽悍、好利而多变者,吴、楚之俗也;劲勇而沉靖、椎钝③而少文者,燕、赵之俗也。以轻扬剽悍之人,而有好利多变之心,无三代王者之化,宜其起而为乱矣。若夫北方燕、赵之国,其劲勇沉靖者,可以义动,而椎钝少文者,可以信结也。然而燕、赵之间,其民常至于自负其勇以为盗贼,无以异于吴、楚者,何也?其劲勇近于好乱,而其椎钝近于无知。上失其道,而燕、赵之良民,不复见于当世,而其暴戾之夫每每乱天子之治。仲尼曰:“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为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为盗。”故古之圣人止乱以义,止盗以义,使天下之人皆知父子君臣之义,而谁与为乱哉?
    昔者唐室④之衰,燕、赵之人,八十年之间,百战以奉贼臣,竭力致死,不顾败亡,以抗天子之兵,而以为忠臣义士之所当然。当此之时,燕、赵之士,惟无义也,故举其忠诚专一之心,而用之天下之至逆,以拒天下之至顺,而不知其非也。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夫民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故夫燕、赵之地,常苦夫士大夫之寡也。
(取材于宋·苏辙《苏辙集》)
注释:①耆老:老年人。②裎:裸体。③椎钝:朴实愚钝。④唐室:唐王朝。

译文
    从前三代之法,使天下树立学校而教化百姓,行乡饮酒礼射。在一年的终结,田间劳作已经结束,召集那些同乡的老人,准备好盛放在笾豆中的美酒和食物,而天子的大夫亲自为他行礼。因为他认为田野的人民,裸身的股肱之臣,而辛苦的体力,长幼关系作,以追求一时的利益,却不知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礼节,愚昧无耻,没法用道理和他们说理,而容易参与作乱。因此利用他们休息的时间,用礼义教化他们,使他们不忘本心。所以夏、商、周三代的百姓,虽然承担卑贱的耕种任务,他们所有作为的更鄙陋,但他们心中一定有所坚守,他们的心很朴实,也不至于因为无知而侵犯非议正义。为什么呢?那些官居上位的人士不认为他们鄙陋且不值得教化,那些百姓也就愿意做好事了。
    至于后世衰落,天下的百姓,愚蠢的人不知道君臣父子之义,而天下风俗日益败乱。现在轻扬强悍、好利而多变化的,吴、楚的风俗啊;勇敢而沉静、椎钝而少文的,燕、赵的风俗啊。以轻扬剽悍的人,却有好利多变的心,缺少夏商周三代时王道的教化,应该起事而作乱了。至于北方燕、赵两国,那些强劲勇敢沉静的人,可以用义打动他们,而椎钝少文的人,可以相信结了。然而燕、赵之间,那里的老百姓常常依仗自己身上的勇气,成为盗贼,和吴、楚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呢?他的勇敢都接近于作乱,而他的椎钝接近于不知道理。上面失去其道,而燕、赵的良民,不再出现在当代,而那些暴戾的人常常扰乱天子的统治。孔子回答说:“君子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作乱造反;小人崇高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所以古代圣人用义止乱,用义防盗,使天下的人都知道父子君臣的道义,谁参与作乱的呢?
从前唐朝衰落的时候,燕国、赵国的人,八十年之间,百战以遵从贼臣,竭力致死,不顾失败,来抗拒天子的军队,而认为忠臣义士是应该这样做的。在这时,燕国、赵国的士兵,只有无道义的,所以举他们的忠诚专一的心,而用天下最叛逆,以抵御天下的归顺,却不知道是错误的。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因此,燕赵的地方,常常苦于士大夫数量的缺少。 

苏辙《燕赵论》    《燕赵论》    

猜你喜欢

  • 初一日,宋大樽(1746—1804)生。

    大樽字左彝,号茗香,仁和人。乾隆四十二年举人。官国子监助教,以母老引疾归。著有《茗香诗论》、《学古集》、《牧牛村舍诗钞》。事迹见戚学标《国子助教茗香宋君墓志铭》(《鹤泉文钞续选》卷七)、《清史列传》本传、《清史稿》本传。

  • 金文人名汇编

    【介绍】: 見小臣夌鼎(集成02775),西周早期人,名夌,擔任周王朝小臣之職。某年正月,周王擬去楚山之麓視察,命小臣夌事先察看楚地的駐蹕之所,周王安全到達寓所後,賜給小臣夌貝幣和兩匹馬。

  • 王纶

    【生卒】:?—1161 【介绍】: 宋建康人,字德言。高宗绍兴五年进士。权国子正,时初建大学,亡旧规,纶厘正其弊。二十四年,为监察御史,忤秦桧罢去。桧死,召为起居舍人。试中书舍人,高宗躬亲政事,诏命填委,多纶所草。二十八年,除同知枢密院事。带病使金觇敌,知枢密院

  • 兴泉省

    1933年12月由中华共和国(福建人民政府)改泉海省置,省会在晋江县(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德化、大田、安溪、同安、厦门等县市以南、以东地。1934年1月废。

  • 徐清叟

    字直翁。徐应龙子。嘉定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入对,建请宁宗示正义、进人才。其意欲裁抑史弥远恤典,召用真德秀、魏了翁。历殿中侍御史兼侍讲、礼部尚书等。进同知枢密院事,奏修《四朝国史》志传。拜参知政事,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被劾,提举佑神观。致仕,卒。赠少师

  • 南子

    春秋时卫灵公夫人。宋国之女。得灵公宠幸而实掌国政。与宋公子朝私通。卫灵公三十九年(前496),灵公太子蒯聩使齐,过宋,因此事受宋人之辱,返国后欲杀之未成,惧而奔晋。传孔子到卫时曾见之。 【检索南子 ==>】 古籍全文检索:南子     全站站内检索:南子

  • 阿布达里岗

    在今辽宁桓仁县西北、新宾县西南。《明史刘綎传》:万历四十七年(1619),四路发兵击努尔哈赤,东南路总兵刘綎率军四万,“綎引军登阿布达里冈,将布阵,大清兵亦登冈,出其上,而别以一军趋綎西。冈上军自高驰下,奋击綎军,綎殊死战,……大溃,綎战死”。 在今辽宁省桓仁满

  • 乌夜啼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唐书.乐志》曰:“乌夜啼者,宋临川王义庆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义康于豫章。义庆时为江州〔相〕,至镇相见而哭。文帝闻而怪之,征还宅,大惧。伎妾夜闻乌夜啼声,叩其阁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南兖州刺史,因作此歌。故其和云:‘夜夜望郎来,笼葱葱(通窗字)不开。’”《教坊记》:“乌夜啼者,元嘉二十八年,彭城王义康有罪放逐,行次浔阳,江州刺史衡阳王义季留连饮宴,历旬不去。帝闻

  • 郐下无讥

    源见“自郐无讥”。谓微不足道的下乘之作,不值得评论。清 陈田《明诗纪事辛签.曹学佺》:“陈大樽《明诗选》于万历以下,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郐下无讥之列,此则大误。” 其他 郐,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小国。不因其微不足道,而去讥论之。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 北村

    在今山西潞城县西北。1940年春夏间朱德总司令和八路军总部曾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