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宋史·王禹偁传》

《宋史·王禹偁传》


宋史
原文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  
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是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今旱云未霑,宿麦未茁,民饥可忧。望下诏直云: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  
   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孝章皇后崩,迁梓宫①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  
    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②劳问,醮禳③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二》)  

译文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祖上世代以耕田为业,(但他)九岁就能作文。端拱初,太宗听说他的才名,召来面试,提拔为右拾遗,让他在史馆任职,赐给他红色的官服(赏穿红袍)。当日他就献上了《端拱箴》,在文中寄寓了规劝之意。 
    二年,皇帝亲自面试贡士,召考禹偁,禹偁很快就作出诗来。皇帝高兴地说:“不超过一个月,天下人就都知道他的才名了。”于是任命他为左司谏、知制诰。这年冬天,京城大旱,禹偁上书说:“现在大旱无雨,冬小麦无法茁壮生长,百姓将面临饥荒,令人担忧。希望皇上下诏明确规定:‘除了宿卫军士、边庭将帅,其他官员都按等第减少俸禄,于上是对上天的谴责的回应,在下能够安抚民心,等到雨水充沛时,再恢复原来的俸禄。’我是朝臣中家庭最贫困、俸禄最微薄的,我自愿首先减少俸禄,来抵偿我耗费损害(民财)的过错。” 
    没过多久,禹偁兼任大理寺卿,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道安本当因诬告被处以刑罚,但皇上下诏赦免道安。禹偁违抗君命,上疏极谏,坚持为徐铉洗清罪行,请求治道安的罪,他因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禹偁多次提出讨伐李继迁的灵活的计策,认为继迁不必用武力征讨,本来就可以用智谋来制服他。提出应当明确地列出继迁的罪恶,告诉给蕃汉的百姓,并明示(制服继迁的人)将赐予重赏和高位,那么不用亲自动武就能擒获继迁了。之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归附宋朝,最终确如禹偁所言。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孝章皇后驾崩,把她的灵柩迁往已故的燕国长公主的府第中,群臣都不穿孝服。禹偁与门人说,皇后曾经母仪天下,应当遵循旧礼(置办丧事)。因此被认为犯了诽谤罪,被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初,禹偁曾经起草《李继迁制》,李继迁送给他五十匹马作为润笔费,禹偁拒绝了。等到在滁州做官时,闽人郑褒走路来拜见他,禹偁喜欢他的儒雅之气,买了一匹马送给他。有人说他买马少给了马钱,太宗说:“他能拒绝继迁的五十匹马,难道会少给买一匹马的钱?” 
    真宗即位,禹偁又官居知制诰。咸平初,他参与修订《太祖实录》,照实书写本事。当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和,他们认为禹偁在书中的议论有所偏向。禹偁(因此)被贬官到黄州任知府,曾写下《三黜赋》来表达自己的心志。文末写道:“身体受辱,但道德操守却没有改易,那么即使屡遭贬谪,又有什么可损失的呢?” 
    四年,黄州境内两虎相斗,其中一只死了,几乎被吃掉了一半。群鸡夜里鸣叫,整月不停。冬雷大作。禹偁上疏引《洪范传》说服皇帝,并且自我弹劾;皇上派遣内侍乘车劳问,并举行祭祷活动以消除灾祸,询问日官,日官说:“管理境内的官员要承当责任。”(但)皇上爱惜禹偁的才华,当天,就让他改任蕲州。禹偁上书感谢皇恩,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皇上对此感到奇怪,果然到蕲州不过一个月禹偁就死了,死时四十八岁。

《宋史·王禹偁传》    《宋史·王禹偁传》(二)    

猜你喜欢

  • 二十八将

    《后汉书》卷二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论曰: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於南宫云台,……” 东汉光武时,以邓禹为首的二十八位武将,为光武帝创建中兴大业建功立业,名垂后世。后因用为中兴大业叱咤风云的

  • 半死心

    比喻勉强生存之人。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参见:○半死桐 【检索半死心 ==>】 古籍全文检索:半死心     全站站内检索:半死心

  • 裴耀卿

    【生卒】:681—743 【介绍】: 唐绛州稷山人,字焕之。裴子馀弟。擢童子举。累迁国子主簿。玄宗开元初为长安令,长安旧有配户和市之法,耀卿预给其值,遂革奸僦之弊。历迁济、宣、冀州刺史,皆有惠政。玄宗开元二十年,授京兆尹。请广漕运以实关辅,并陈置仓纳租、水陆易道转

  • 二疏城

    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南。《寰宇记》卷23承县:“汉疏广墓在县东四十里。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汉疏受墓在县东四十二里。”元于钦《齐乘》卷4:二疏宅在“峄州东四十里,罗滕城墓亦在焉。城周五六里,土人指以为宅”。

  • 横扫千军如卷席

    像卷席子一样把千军万马一扫而光。 形容攻势凌厉,锐不可当。语出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虎头《父亲》(《中国青年报》1993年3月12日):“普通玩法是每人手里握几个弹壳,然后猜两只手里弹壳的总数,猜中的赢走另一个的弹壳。这游戏像划拳一样,要求反应快。我童年时与同伴玩游戏多是输的,偏是玩这个极顺,几乎可用‘横扫

  • 拓跋力微妻窦氏

    没鹿回部首领窦宾女。宾死,子速侯等欲除力微力微遂杀窦氏,诱速侯等赴丧,速侯至被杀。力微收其部众。(二,,参见《北史》) 【拓跋力微妻窦氏作品 ==>】 

  • 公公

    明、清时太监的通称。

  • 萧嶷

    【生卒】:444—492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俨。齐高帝子。初仕宋为尚书左户郎,迁侍中。齐高帝立,为扬州刺史,封豫章郡王。高帝建元中,太子萧赜(武帝)以事失旨,高帝颇有代嫡之意。及武帝即位而嶷事武帝恭悌尽礼,未尝违忤。进太尉。不参朝务,而言事密谋。多见信纳。为政宽厚,官至大司马。卒谥文献。

  • 同庆

    于阗国王李圣天年号。912—940年,凡29年。

  • 徐辉祖

    【生卒】:1368—1407明凤阳人,初名允恭,以避皇太孙名改。徐达长子。幼侍懿文太子学,通经书大义。洪武二十年袭爵魏国公。建文朝特见信任。靖难兵起,辉祖帅师援山东,屡败燕兵。及燕兵渡江,犹引兵力战。成祖入京,辉祖守父祠不出迎,削籍幽之私第卒。万历中谥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