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府
明初朱元璋以凤阳为帝乡,欲都之,因建为中都。洪武六年(1373)改临濠府为中立府,次年改为凤阳府。治凤阳县(今属安徽),直隶南京。辖境相当今安徽天长、定远、霍邱等市、县以北及江苏盱眙、泗洪等县地。清初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雍正二年(1724)升所辖颍、亳、泗三州为直隶州,辖境缩小,相当今安徽濉溪、宿州、凤台、寿县、长丰、定远、凤阳、灵璧等市、县地。1912年废。
【检索凤阳府 ==>】 古籍全文检索:凤阳府 全站站内检索:凤阳府
明初朱元璋以凤阳为帝乡,欲都之,因建为中都。洪武六年(1373)改临濠府为中立府,次年改为凤阳府。治凤阳县(今属安徽),直隶南京。辖境相当今安徽天长、定远、霍邱等市、县以北及江苏盱眙、泗洪等县地。清初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雍正二年(1724)升所辖颍、亳、泗三州为直隶州,辖境缩小,相当今安徽濉溪、宿州、凤台、寿县、长丰、定远、凤阳、灵璧等市、县地。1912年废。
【介绍】: 唐原州平凉人。半千曾孙。玄宗时,为河南采访判官,详于讯覆,与支使韦元甫齐名,时谓员推韦状。又为御史,随齐澣开汴河。代宗宝应元年,自职方员外郎除浙东观察使,未之任即卒。 【员锡作品 ==>】
【介绍】: 五代时秦州人,字子英。精数术,仕前蜀为司天监。前蜀亡,入后唐,为星官。兼通三式,颇善相人。晋高祖天福中为司天监。后李筠谋逐契丹,延义假术数赞成之。后周太祖立,仍判司天监。卒年五十八。 【赵延义作品 ==>】
清代临时性财政措施。分捐纳、捐输两种。捐纳,即向政府交纳一定银两,政府授予各种荣誉虚衔和实职。清初曾屡开捐纳,筹措饷银。乾隆十年(1745)始有经常性捐纳,捐例亦分暂行事例与现行常例两种。鸦片战争后,京官自郎中以下,外官自道台以下,均可捐纳,政府亦将捐款纳入正
【介绍】: 五代时虔州虔化人。廖匡图弟。仕楚。以功署决胜指挥使。会溪州部族乱,匡齐率兵战死。马希範厚恤其家。 【廖匡齐作品 ==>】
1302—1347 又译帖睦尔达世、帖木儿达识。元人。康里氏,字九龄。康里脱脱之子。幼入国学。文宗时历任礼部尚书、奎章阁侍书学士、同知枢密院事等职。至正元年(1341),升平章政事。五年,任御史大夫。预修宋、辽、金三史,任总裁官。七年,任左丞相,不久病死。 【检索铁木儿塔
本名蒲津关。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东三十里黄河西岸。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改名大庆关。明时因黄河西徙,关在河东岸,故于今朝邑镇东七里另置新大庆关。1929年分朝邑、华阴二县于此置平民县。1950年废。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以蒲津关改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
奉化(今属浙江)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进士。累官侍讲、监察御史。建文时,改任左拾遗。燕王进入京师,不屈死。 【介绍】: 明浙江奉化人,字邦伦。洪武二十七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建文中官至左拾遗。燕王兵起,与黄子澄等昼夜画策防御。燕王入京师,召见,不屈死。万历初赠
备身都将、备身别将、备身统军、备身军主、备身幢主的合称。北齐置。属领左右府,位在备身正,副都督之下。负责宫禁侍卫。从八品。北齐设有备身五职,都是低级近卫官。五职有左右备身五职,刀剑备身五职。见《隋书·百官中·领左右府》。
在河南省中西部。面积 7947 平方千米(市辖区 1082 平方千米)。人口489万(市辖区92.6万)。辖卫东、新华、湛河、石龙4区和叶县、宝丰、郏县、鲁山4县,代管舞钢、汝州2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卫东区。以境内平顶山得名。《大清一统志》:平顶山“绝顶平坦无峰峦,故名”。因境内
辑《福建盐法志》。据《平叔府君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