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康
东魏广宗(治今河北威县东)人,字长猷。北魏正光五年(524),从尚书令李崇北伐,以军功赐爵临清县男。东魏初,为司徒高昂记室参军。后转高欢相府功曹参军,内掌机密,极受宠遇。及侯景反,荐徐州刺史慕容绍宗破之。又力主大将军高澄亲征,于颍州再挫西魏大将王思政。高澄欲代魏称帝,独以为未可,遭嫌。后澄被家奴所杀,因亦被刺死。
【检索陈元康 ==>】 古籍全文检索:陈元康 全站站内检索:陈元康
东魏广宗(治今河北威县东)人,字长猷。北魏正光五年(524),从尚书令李崇北伐,以军功赐爵临清县男。东魏初,为司徒高昂记室参军。后转高欢相府功曹参军,内掌机密,极受宠遇。及侯景反,荐徐州刺史慕容绍宗破之。又力主大将军高澄亲征,于颍州再挫西魏大将王思政。高澄欲代魏称帝,独以为未可,遭嫌。后澄被家奴所杀,因亦被刺死。
读音:Yú【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北京、四川成都(91)、江西新干(400)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江西之新干、浙江之嵊县、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1848—1902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道光二十六年(1846)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五世圆寂后,被选为转世灵童,是为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六世。生于黄河南的莽拉家族。咸丰元年(1851),受戒学经。八年(1858),赴塔尔寺学经,后到京朝觐清帝。十一年(1861),返青海,在德庆寺学经。同治十三年(1874),再次赴京。并到蒙古地区传教。光绪元年(1875),任多伦诺尔等寺掌印喇嘛。五年(187
在今浙江杭州市东北,与余杭市交界处。《新唐书地理志》: 钱塘县 “有皋亭山”。宋 《淳祐临安志》 卷9引 《祥符经》 云: 皋亭山 “高百余丈,出云则雨。宁宗皇帝御书三字匾于华严寺之山腰。有崇善灵慧王之祠,名半山庙。旁有水瓮及桃花坞”。“皋亭积雪” 旧为湖墅八景之
【生卒】:?—前370名臧。悼王子。前381年即位。前377年,蜀伐楚,取兹方。楚在扦关设防以御敌。前371年,魏军攻取楚国鲁阳。次年病死。
《韩非子.说林下》:“鸟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其羽而饮之。”后用为相助之典。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八:“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集镇名。在江苏省江都市东北部。属吴桥镇。人口1500。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五金、化工、皮鞋、皮件、蓬布、包装等厂。通班车。
【介绍】:权德舆(一作皇甫曾)《送郑秀才贡举》诗句。平芜,长满秋草的原野。二句以秋天中的典型意象表达对友朋赴京应试的祝愿和勉励。出句以“平芜远”比喻旅途漫长,对句以“候雁多”比喻竞争激烈。写景中含有无限关切。
按,《晋书•刘颂列传》卷四十六云“奉使于蜀。时蜀新平,人饥土荒,颂表求振贷,不待报而行,由是除名”,去岁后主降服,今春钟会见诛,“蜀新平”当指此时。
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人,字长伯。善为算。元帝时四至九卿。成帝初,清河都尉冯逡奏请浚治屯氏河,以防河患。乃奉命行视,以为屯氏河盈溢所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河果决,遂以将作大匠与光禄大夫王延世等共治河患。后为河堤都尉。鸿嘉四年(前17)河决勃海、清河、
在今河南商水县东。《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毋丘俭作乱,艾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司马景王至,遂据之”。《晋书景帝纪》:“帝屯汝阳,遣兖州刺史邓艾督太山诸军进屯乐嘉,示弱以诱之。钦进军攻艾,帝潜军衔枚,径造乐嘉,与钦相遇。”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