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侯国
三国魏改郯县置,为东海国治。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北门外。西晋复改为郯县。
三国魏改郯县置,治今山东省郯城县北。西晋复为县。
三国魏改郯县置,为东海国治。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北门外。西晋复改为郯县。
三国魏改郯县置,治今山东省郯城县北。西晋复为县。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
《静志居诗话》卷九《顾应祥》:“顾应祥,字惟贤,长兴人。弘治乙丑进士,累官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有《崇雅堂集》。尚书仕不废学,含经约史,维日孜孜。其在滇藩刊草庐吴氏《尚书纂言》,万里遗书郑端简,以序文商榷。手迹予及见之,端简为涂乙数语,并疏大旨于简
1098—1181 宋开封(今属河南)人。建炎初,以医术得幸,后渐贵宠。奸黠善佞,累官荣州防御使、昭庆军承宣使。权势匹于秦桧,富埒王室,桧妻王氏与之叙拜兄弟。子弟皆通朝籍,姻党盘踞要津。绍兴末,金兵将至,大将刘锜请为战备。他请斩新进主兵官一二人以固和好。侍御史杜莘老
【生卒】:?—1214 【介绍】: 金永清人。成吉思汗八年,与兄史秉直降蒙古。隶木华黎,所部称“黑军”。略地高州,拔十五城,复攻大宁,先登,中流矢,殁于军。 【史怀德作品 ==>】
古山名。又称若耶山或若邪山。即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化山。越王勾践曾移葬其先君夫镡冢于此。南朝梁大宝初张彪起兵若邪山讨侯景,即此。
?—503 南北朝时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西北)人。氐族。仇池武兴国君杨文弘之子。北魏太和六年(482),文弘死,北魏以其兄杨后起嗣位,称武都王。他任白水太守,不久自称征西将军、武都王。十年,后起死,被南齐封为武都王。十六年,入朝北魏,受封汉中郡侯、武兴王,还镇武兴。二
元.脱脱等《金史.崔立传》:“四月壬辰,立以两宫、梁王、荆王及诸宗室皆赴青城,甲午北行,立妻王氏备杖卫送两宫至开阳门。是日,宫东三十七辆,太后先,中宫次之,妃嫔又次之,宗族男女凡五百余口,次取三教,医流、工匠、绣女皆赴北。”晋.崔豹《古今注.鸟兽》:“南山有鸟,名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而飞。”金末,崔立杀二丞相,至青城向蒙古军投降,回来后烧汴京城橹(城顶部望楼),以表诚意。同时又将金王朝的两宫妃嫔
本名利胜桥。又名吴江长桥。在今江苏吴江市东吴淞江上。北宋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中: 垂虹桥 “庆历八年县尉王廷坚所建也。东西千余尺,用木万计。萦以修阑,甃以净甓,前临具区,横截松陵,湖光海气,荡漾一色,乃三吴之绝景也”。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8: “松江南与太湖接,吴江县在江濆。垂虹跨其上,天下绝景也。” 《方舆纪要》 卷24吴江县: 长桥 “一名利往桥,又名垂虹桥”。《清一统志·苏州
形容女子美貌超群。唐罗虬《比红儿诗》: “红儿若向当时见,系臂先封第一纱。” 参见:○系臂纱 【检索系臂第一纱 ==>】 古籍全文检索:系臂第一纱 全站站内检索:系臂第一纱
唐京兆万年人。韦见素子。玄宗天宝末,为京兆府司录参军。安禄山举兵反唐,谔从父随帝奔蜀。杨国忠之死,军聚不解,陈玄礼请杀杨贵妃以安众,帝意犹豫,谔力谏。帝悟,赐妃死,军乃大悦。官终给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