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澎湖县

澎湖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澎湖厅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澎湖群岛之澎湖 (马公镇)。


简称澎。在台湾省本岛西、台湾海峡东南部,由澎湖岛、渔翁岛、白沙岛、望安岛、七美屿等64个大小岛、屿、礁组成。面积126.86平方千米。人口9.2万。辖1市、5乡。县治马公市。隋大业六年(610年)虎贲郎将陈稜率军至“流求”过此。自南宋至明,均属福建晋江县。元、明两代曾设巡检司。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荷兰殖民者入侵,旋被逐出。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人再次入侵,筑城据守;四年再度被逐。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澎湖设安抚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翌年澎湖设巡检司。雍正五年(1727年)置澎湖厅,设通判,辖13澳,属台湾府。光绪十一年(1885年)一度被法国占领,中、法缔约后退出;二十一年被日本占领,设澎湖岛厅;二十四年改称澎湖厅。1945年光复设澎湖县。县境诸岛多为玄武岩所构成,地面低平。属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农产以甘薯、花生、高粱和瓜菜为主。海域因受寒暖流交汇影响,水产资源丰富,多底栖鱼类、珊瑚和贝类等。全县有港、澳50余处。工业有发电、船舶修造、机械修理和食品加工等小型工厂。澎湖本岛马公市为海陆空运输中心。马公市有堤桥连接中屯、白沙和渔翁岛。名胜古迹有妈祖宫、西台古堡、通梁古榕、跨海大桥、七美人冢等。


猜你喜欢

  • 枯木填海

    借指报冤仇的行动。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之七: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参见:○精卫填海 【检索枯木填海 ==>】 古籍全文检索:枯木填海     全站站内检索:枯木填海

  • 石壁石板溪

    在今湖北宣恩县西。《方舆纪要》卷82施南宣抚司:石壁石板溪在“司西里许。其旁有九曲溪,合流入施州界,下流注于清江”。

  • 炎徼纪闻

    书名。明田汝成撰。四卷。成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记当时西南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事。炎徼,即泛指以炎热为特征的西南边境地区。卷一记广西田州府土官岑猛、归顺州土官岑璋、广西龙州土官族子赵楷、广西凭祥州土官庶子李寰、思明府土酋黄��等五人事迹。卷二记

  • 曹丕三十四岁,诏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

    按,《魏志•杨俊传》卷二十三裴注引《魏略》云王象奉诏撰《皇览》,始撰于延康元年,曹丕下诏当在此年即位后;参与撰述其书者尚有缪袭、桓范、刘劭、韦诞等。

  • 辽景宗睿智后萧氏

    名绰,小名燕燕,北府宰相思温女。少年时聪慧。景宗即位,选为贵妃,不久立为后。生圣宗。景宗死,为皇太后,摄国政。明晓治道,闻善必从,重用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委任于越休哥专管南疆边事。习知军事,澶渊之役,亲率戎车,指挥三军,信赏必罚,将士用命。史称,圣宗为辽朝盛主,萧后教导之功甚多。统和二十七年(1009)死,谥圣神宣献后。重熙二十一年(1052),改谥睿智。

  • 浪卡子宗

    即浪噶子。今西藏浪卡子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浪卡子宗。“浪卡子”,藏语意为白鼻尖、鼻形白山梁。1960年改设浪卡子县。 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浪卡子。1960年撤销,改置浪卡子县。

  • 李修

    字思祖,阳平馆陶(今属河北)人。善医术。孝文帝时,常在禁中。为帝及冯太后疗疾,多有疗效。位至前军将军,领太医令。主持撰药方百余卷。(,参见《北史》) 【介绍】: 北魏阳平馆陶人,字思祖。李亮子。袭父医业。晚入代京,历中散令,以功封下蔡子,迁给事中。孝文帝太和中

  • 马栏桥镇

    北宋置,属鄢陵县。即今河南鄢陵县南十里马栏镇。

  • 恩华

    【生卒】:?—1854清宗室,镶蓝旗人。乌尔恭阿子。道光间封三等辅国将军,授散秩大臣,在内大臣上行走。咸丰间累迁理藩院尚书,兼镶红旗汉军都统,率吉林、黑龙江官兵赴淮、徐一带防堵太平军。以作战不力,被革职拿问,卒于军。

  • 阿罗出

    又译斡罗出、阿老出,亦称呼图克图少师。明代蒙古孛罗忽济农岳父。天顺初入据河套,曾分别联合孛来、毛里孩、孛罗忽、满都鲁、癿加思兰等,入犯明边。成化初内讧,被逐出河套,旋为癿加思兰所杀。 【检索阿罗出 ==>】 古籍全文检索:阿罗出     全站站内检索:阿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