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安市

广安市

在四川省东部、渠江中游。面积6343.6平方千米(市辖区1571.7平方千米)。人口448.5万(市辖区121.6万)。辖广安区和岳池、武胜、邻水3县,代管华蓥市。市人民政府驻广安区。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置始安县,治今市区北,属北宕渠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賨城县,属宕渠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名始安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渠江县,属渠州。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于县置广安军,取“广土安辑”之意;移今治。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更名宁西军,治渠江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广安府,为府治。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府为州,十年省渠江县入州。1913年废州府存县,改名广安县,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大竹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大竹专区。1953年划归南充专区,1968年属南充地区。1993年划入广安地区。1998年广安地区和县级广安市撤销,县级广安市改置广安区;原广安地区所属的华蓥市和岳池、邻水、武胜三县划入。地处盆中丘陵东北部,华蓥山中段西侧。渠江东北入,于西南出境。境内有龙滩、蒙溪等三十余条溪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玉米、油菜籽、蚕茧、花生、黄麻。其中稻产量以广安、岳池两县为最,特产岳池“黄龙香米”,清代列为贡米。生猪(瘦肉型)、蚕茧、柑橘等农副产品著名。有天然气、煤、铁及硫黄、石灰石等矿。有煤炭、酿酒、火柴、水泥、丝绸等工业。机制纸产量居地区之首。襄渝铁路经县境东部,川鄂汉渝公路纵贯境内,南溪、南前、广邻、广岳等公路交织境内。渠江航道北通达县,南达重庆。名胜古迹有宋建白塔、紫金山涵虚园、兴国寺、冲相寺摩崖造像、萃屏公园、高登山石林和褒先寺。纪念地有邓小平故居。


猜你喜欢

  • 曹觐

    宋建州建安人,字仲宾。曹修古从子,嗣为后。仁宗皇祐中,以太子中舍知封州。侬智高攻城,觐率从卒决战不胜,被执遇害。年三十五。(⊙)曹震(?-1393) 元末明初濠州人。元末,从朱元璋起兵,累官指挥使。洪武十二年,随沐英征西番,封景川侯。从蓝玉取云南。令军民修治自眉州峨眉至建昌之古驿道。寻复理四川军务。至泸州,疏治自泸州通往永宁之河道,凿石削崖,以通漕运。又辟陆路,架桥立栈,自茂州一道至松潘,一道至贵

  • 嵬名阿吴

    西夏大首领。党项羌族。皇族。惠宗时牵制权相梁乙埋专权。崇宗天仪治平二年(1087)被国相梁乙逋遣往青塘(今青海西宁)约吐蕃首领阿里骨共举图宋。天祐民安五年(1094),乙逋专权谋叛,与大将仁多保忠等集部众讨杀乙逋。

  • 晓隘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于旧晓爱泸洞赤溪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东南瓦寨镇。二十九年 (1396) 并入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

  • 袁鉴序袁树诗。

    署“乾隆壬午中秋兄鉴序”。(袁树著、袁枚编《红豆村人诗稿》卷首)

  • 康昆仑

    【介绍】: 唐时西域康国人。善弹琵琶。德宗贞元间,有长安“第一手”之称。尤善弹《羽调录要》(又名《绿腰》或《六幺》)与《道调凉州》等曲。 【康昆仑作品 ==>】 

  • 昱岭关

    在浙江临安市西南浙、皖交界昱岭上,为浙、皖间交通要冲,今杭徽公路经此。《明史胡大海传》: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遣大海等率军克徽州(治今安徽歙县),“自昱岭关攻建德”,即此。 【检索昱岭关 ==>】 古籍全文检索:昱岭关     全站站内检索:昱岭关

  • 李思训

    【生卒】:?-718叔良孙,善画山水。高宗时任江都令,则天朝弃官隐匿。神龙中出仕,骤迁宗正卿。开元中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彭国公。(,参见《新唐书》)【生卒】:651—716唐宗室,字建,一作建景。为江都令。武后杀宗室,弃官去。中宗复位,擢宗正卿,封陇西郡公,历益州都督府长史。玄宗开元初,官左羽林大将军,又进彭国公,寻转右武卫大将军。善画,世谓“李将军山水”。

  • 颜检(1757—1833)生。

    检字惺甫,号岱云,连平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历官江西吉安知府、云南盐法道、江西按察使、河南、直隶布政使、河南巡抚、直隶总督、漕运总督。以降级休致。著有《衍庆堂诗稿》十一卷。事迹见《畿辅通志•颜检传》(《续碑传集》卷二一)、《清史列传》本传、《清史稿》本传。

  • 尹吉甫

    【介绍】: 即兮伯吉父。西周时人。周宣王时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父一作甫)。尹为官名。宣王时,苦玁狁内侵,逼近京邑,命尹吉甫率师反击,将玁狁逐至太原而归。后又发兵南向,征收南淮夷贡物。遗物有兮甲盘。 【尹吉甫作品 ==>】 

  • 文德桥

    在今江苏南京城内夫子庙照壁西侧秦淮河上。六朝时为浮桥,唐代始建木桥,明代改建为石墩木架桥。《清一统志江宁府》:文德桥“在武定门之东、县学之右,其东为利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