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旧义】 指天气将要转凉,暑热渐退而秋凉将至。七月: 夏历秋季七月。流火: 心宿二,俗称大火星。七月的黄昏,大火星由中天向西流,预示着天要变凉,秋天要来了。

【新义】 近来多转义形容天气炎热酷暑难当。七月: 阳历夏季七月。流火: 借喻太阳。

【例】 ① 七月流火 深圳湾畔杜鹃开得火样红(深圳商报1993.7.28标题)

② 七月流火,窗外吹进来的是热风。伏案备课的王老师,上衣已被汗水湿透,脸上的汗珠不时地滚落在教案本上。(中国石油报1994.3.16)

③ 七月流火,北京城建集团七公司410名青年突击队成员在市重点工程——新东安工程建设中展开了劳动竞赛。……图为该公司的工人们正顶着烈日紧张施工。(北京日报1994.7.26)

④ 回顾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梳理羽翼,在七月流火的季节里,在项目全面启动的隆隆机鸣中,在我们每一分子忙碌有序的岗位上,再度起航,迎接下半年的新挑战!(中豪刊物2005.6.29《七月流火》)

⑤ 一场全新的约会方式,将在这个流火的七月拉开序幕。(都市快报2006.6.26《好男好女话题相亲会七月流火登场 十五分钟许你爱情一个全新的开始》)

⑥ 贺诚如怀揣一团青春激情的烈焰,直奔七月流火的广州。(炎黄春秋2007.4期)

⑦ “七月流火”,《诗经》中这句本意为以天文指暑去秋来征兆的诗句,逐渐被转化成形容七月酷暑天气的意思。其实如果抛开“火”指大火星的本意,用来形容天气的热度,这句诗还是挺贴切的。今年七月不仅天气热,大盘的气氛也热,但再热,也热不过房地产。(时代商报2009.7.20《房地产“七月流火”——撑起“遮阳伞”》)

⑧ 35℃以上的温度就让你心烦气躁了吗?夏天的温度就该这样吗?当然不是!你可以去青海湖体验15℃的清凉夏天,去内蒙的喀纳斯湖看冰雪初融后泛出绿色的清新,去“入伏不见伏,盛夏不见暑”的夏凉宫,享受在炎炎夏日“拥被而眠”……(中国天气网2010.7.7《七月流火26℃以下避暑地推荐》)

【辨说】 “七月流火”这个成语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孔颖达疏:“知是将寒之渐。”所以原来的意思是说天气就要转凉了。“火”原指一颗暗红色的星球,温度较低,俗称大火星,天文上称心宿二。这颗大火星在夏历每年三月的黄昏时出现在东北的天空上,然后每月向南移走三十度,六月底到正南,七月初再向西流,预示着天将变凉,秋天就要来了。那时还没有二十四节气,季节的划分就是根据这颗大火星在黄昏时分的出没位置来决定的,所以当时的天文知识很普及,大家都知道大火星的位置和季节之间的关系。

现在转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热,原是不懂天文的误用,但却有它存在的社会理据性。因为现在天象有专人观察,大部分人完全不必操这份闲心,所以知道“流火”原是天象的人就很少了。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早就说过:“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卷三十)可见早在清朝,甚至清朝以前,人们对天象就已不太了然了。这其实是社会发展分工逐渐细化的必然。社会分工细化之后,因为大部分人对天象不了然,所以向西流动的大火星,人们就会望文生义地理解成流动的火,原来夏历的“七月”,也会习惯性地看成公历,于是,原来表示“天气将要转凉”的意思就突变为“天气炎热”了。这虽有点匪夷所思,却也是有它存在的社会合理性的。

所以2005年7月,人大校长纪宝成在欢迎台湾新党主席的致辞中,会借用这个成语来表示欢迎的热情:“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这个欢迎词曾屡遭质疑,说一个倡导国学复兴的大学校长居然误用传统国学文化的基本诗句。但实际上,这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顺应社会用语变化的借用。因为用“七月流火”表示天要转凉意思的,除了《诗经》原文之外,至今所见只有一部于伶1961年创作的,写上海孤岛时期妇女抗日救亡,为前线将士募集寒衣的同名话剧,除此之外,未见其他用例。可见“七月流火”的旧义早已消亡,已经被通俗地异化了,以适合当前社会用语的需要,所以有人称之为“美丽的错误”。这种趋新求异是旧瓶新酒的再创造,一条几乎已无实际用例的旧词,也由此萌发出新的生命来。新义形象易懂,少了许多旧义在理解上的障碍,所以“七月流火”的新用法应该是可以接受的,有人甚至还类推延伸出“八月流火”之类的词语来。

《豳风·七月》一诗在月份的表述上比较特别,也比较纠结。历来认为诗中夹杂使用了夏历与周历,但也有认为所用为周历前身之豳历。句中的七月,一般认为指夏历,序属初秋,所以天将转寒。但也有认为是指周历,周历之七月,即今农历之五月,则时当盛夏,所以近日又有人认为“七月流火”原来就是形容天热的,前人都误注了。(说详朱彦民《“七月流火”之我见》,载《中国文化研究》2007秋)聊备一说,不赘。

【结构分析】 动词性偏正结构。


猜你喜欢

  • 汪景纯

    明徽州府休宁人,名宗孝,以字行。在晚明有江左大侠之称。忧时慷慨,常愿毁家以纾国难。好收藏书画鼎彝。娶金陵名妓孙瑶华,居白门城南。

  • 商盘

    【生卒】:1701—1767 【介绍】: 清浙江会稽人,字宝意,号苍雨。雍正八年进士,任编修,后出为云南元江知府,卒于顺宁。自幼工诗,才名与厉鹗并称,佳句颇多。精音律,谈吐幽默,所至名士均为之倾倒。有《质园诗集》。 【商盘作品 ==>】 

  • 噶厦公所

    见“噶厦”(2498页)。

  • 里松峒

    即今广西贺县北里松镇。《方舆纪要》卷107贺县:里松峒“在县东北。其地有锡矿七处。万历初,以税使开采,聚徒基祸,寻复封闭。附峒豪强私擅其利,时有攘夺之衅。今置里松土巡司”。

  • 曹桂妻杜氏

    贵池(今属安徽)人。年二十四,夫亡,生女。日劝姑为舅纳妾。果生子。妾死。杜以己女寄养母家,而自乳其夫弟。异日夫弟生二子。以一子为其夫后。

  • 斡亦剌

    又译外刺、猥剌,复数为斡亦刺惕。蒙古的一部。居于色楞格河支流德勒格尔河以北地区的首领忽都合别乞曾多次参加对成吉思汗作战的联盟。元太祖二年(1207),忽都合向术赤的北征军投降,并招附各部林木中百姓。受封为全体斡亦剌四千户之长,领地扩至谦河上游(小叶尼塞河)等地,

  • 恃怙

    同“怙恃”。《新唐书.元德秀传》:“德秀早失恃怙。”清褚人获《坚瓠四集.女状元》:“幼失恃怙,与老姥同居。”【词语恃怙】   汉语词典:恃怙

  • 张昷之

    【生卒】:985—1062宋广陵人,寓常州武进,字景山。张秘子。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补乐清尉。召还迁殿中丞、集贤校理。通判常州,罢官籴而民不流亡。累迁知温州,以荐擢提点淮南路刑狱,平王申冤狱。历广南东路、京西、河北转运使,有善政。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云翼卒杀石待举作乱,平之,以预杀降夺职知虢州。又累以事夺三官。稍迁至知扬州,以光禄卿致仕,归休于昆陵私第,自号知幸老人。精吏

  • 阿省

    读音:A-shěng【源】 彝族姓。属丁惹家支(375)。

  • 错落有致

    交错纷杂而有情趣。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外湖跟里湖从错落有致的枝叶间望去,似乎时刻在变换模样儿。”《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错落有致,真有纵横驰骋、腾挪跌宕的神奇意境。” 并列 交相纷杂,极有情趣。廖辉英《红尘孽债》:“米色粉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