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倬
清汉军镶黄旗人,字章之,号芙沼。高其位从弟。康熙进士。康熙五十六年(1717)官内阁学士。五十九年出为广西巡抚,六十一年晋云贵总督。雍止三年(1725)调闽浙总督,疏请开福建洋禁。八年改任两江总督。至京与怡亲王允祥选择世宗山陵地址,授三等男。乾隆三年(1738)官户部尚书,旋卒于宝应舟次。著有《味和堂诗集》、《堪舆家言》、《奏疏》。
高其倬
【检索高其倬 ==>】 古籍全文检索:高其倬 全站站内检索:高其倬
清汉军镶黄旗人,字章之,号芙沼。高其位从弟。康熙进士。康熙五十六年(1717)官内阁学士。五十九年出为广西巡抚,六十一年晋云贵总督。雍止三年(1725)调闽浙总督,疏请开福建洋禁。八年改任两江总督。至京与怡亲王允祥选择世宗山陵地址,授三等男。乾隆三年(1738)官户部尚书,旋卒于宝应舟次。著有《味和堂诗集》、《堪舆家言》、《奏疏》。
高其倬
见“隆务寺”(2136页)。
城名。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北。《后汉书光武纪》:建武三年(27),“吴汉率七将军与刘永将苏茂战于广乐,大破之”。即此。 古城名。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北。东汉建武二年(26年),更始故将苏茂据广东而臣于刘永;三年,吴汉率七将军围苏茂于广乐,皆此地。
穷人家住闹市也无人过问,富人即使住在深山里也有远房亲戚来拜访。 古代谚语。形容世态炎凉,人情趋附。语出《事林广记前集.通用警语》:“贫居闹市无相识,富在深山有远亲。”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贫居闹市无相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平妖传》一八回:“街上撞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漢 ⑨劉奭 長安 高宗 元 4 3建昭4 匡 衡 匈奴 (13)呼韓邪 23 小昆彌 ①烏就屠 19 大昆彌 ③雌栗靡 16 月曆表(建寅) 4679—355—1
借指聚敛民财。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堆时过北斗,积处满西园。接棹隋河溢,连蹄蜀栈刓。” ●《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凡诏所征求,皆令西园驺密约敕,号曰‘中使’ ,恐动州郡,多受赇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责助军修宫钱,大郡至二三千万,余各有
源见“杨朱泣歧路”。感叹人生道路多歧险恶,容易迷失方向。岐,通“歧”。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十四:“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检索临岐泣 ==>】 古籍全文检索:临岐泣 全站站内检索:临岐泣
西汉时郡国常派遣郡丞、国长史上计于朝廷,称为上计使者。参见“上计掾史”。
郡分职吏名。汉置,见“市掾”。
在贵州省余庆县北部。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2.2万,其中苗、仡佬等少数民族人口390。以敖鱼山、后溪河得名。镇人民政府驻敖溪街,人口 4000。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于此置余庆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废州,置余庆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废长官司制,仍名余庆司。1
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四十里乌溪乡乌溪岭下。《晋书 桓彝传》: 苏峻之乱,“彝以郡无坚城,遂退据广德。寻王师败绩,彝闻而慷溉流涕,进屯泾县”,因筑此城。《清一统志宁国府二》: 桓公城 “在泾县东四十里乌溪岭,晋咸和中桓彝所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