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禄
《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清咸丰时安徽巡抚福济,姓此氏。” (按: 疑此即 《清通志·氏族略》所收之 “弼噜” 氏。)
《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清咸丰时安徽巡抚福济,姓此氏。” (按: 疑此即 《清通志·氏族略》所收之 “弼噜” 氏。)
在今广东阳江市东南。《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大坑山“在县东南十里。有泉北流,溉田数百亩”。
犹言逢遇时机。三国 魏 曹丕《答许芝上代汉图谶令》:“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余业。”《晋书.宣帝纪》:“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述宾 逢遇时机。三国魏曹丕《答许芝上代汉图谶令》:“令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幸承先王余业。”△褒义。多用于描
官署名。明初主管朝廷礼仪的机构。原为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置。设使一人,正七品,副三人,正八品,并设承奉、鸣赞、序班、九关通事使等官。十三年改使、副为司正、司副,革承奉,增设司仪。二十二年增设左、右司丞四人,正九品。三十年,更名鸿胪寺。 【检索殿庭仪礼司
并列 被风吹,被太阳晒。刘白羽《〈星火燎原〉赞》:“短裤遮不着小腿,饱受~,皴裂得像两条木棍子。”△用于描写没有遮挡,暴露在外。
峄山南坡生长的梧桐。古代认为是制琴的绝好材料。《书·禹贡》:“峄阳孤桐。”孔传:“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刘禹锡《平齐行二首》之一:“貂裘代马绕东岳,峄阳孤桐削为角。”
清代漕运有监兑官,每省委派府佐担任,负责监察,凡米色好坏、兑运的延滞,及运军水手盗卖漕米、渗水和沙、私带客货,以及强横生事等,责令监兑官严行禁戢。见《清会典·事例·户部漕运》。
①又名柴汶。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之小汶河,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杜注: “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北入汶。” 《水经汶水注》: “汶水又南,左会淄水,水出泰山梁父县东……淄水又径梁父县故城
撒拉语音译,意为“亲家之言”或“婚礼赞词”。青海和甘肃部分地区撒拉族传统婚俗。姑娘出嫁至男家时,由女方一位送亲的长辈或由女方邀请一位民间艺人,在宴席前述说嘱托词和礼赞词,以生动的比喻,贴切的说理,祝贺新婚之喜,教导和祝愿新婚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并嘱托婆家对年幼无知的新娘多加爱护、管教。有固定的韵文和内容。词语优美,诗意浓郁,耐人寻味。
周朝建立者。周文王之子。姬姓,名发。用太公望、周公旦、毕公高、召公奭等人辅政。时商纣暴虐,拒比干、微子、商容、祖伊等人劝谏。武王九年(一作十一年)率师东征,至盟津(今河南孟津东),有八百诸侯相会。以时机未至,暂返。二年后,纣暴虐更甚,剖比干,囚箕子,太师疵、
古水名。汉晋南朝时期称今云南省西洱河为叶榆水。源出今云南省剑川县南罢谷川,南流积潴而成叶榆泽,又东南入今漾濞江。古人不明了叶榆水源流,故《水经》及《水经注》记载此水多错误,如《水经注》说它自叶榆县至滇池,再东过温江(今南盘江)至温水以东地区。以今水道和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