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何乡
见“无何有”。
见“无何有”。
仡佬族住房。用树枝支撑架起的一种茅草棚。屋呈三角形,屋檐接地,四周用竹编或土作墙。房屋矮小、阴暗。流行于贵州、广西等地。旧为贫苦农民居住的房屋。现在多用作堆杂物或田间临时住房。
①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南大小岘山。《宋书·符瑞志》:“宋武帝永初元年九月庚辰,甘霖降丹徒岘山。”元《至顺镇江志》卷7:岘山“在(丹徒)县西南五里”。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五里。《寰宇记》卷94:岘山“本名显山,晋太守殷康于山下起显亭。以唐庙讳改之”。③一名三丘山。即今浙江东阳市南双岘峰。《元丰九域志》卷5:婺州东阳县“有岘山”。《方舆纪要》卷93东阳县:三丘山在“县南八里……晋义熙间,殷仲堪为守,尝登此,
1119—1192宋代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第一世※“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景龙金殿国”创建人。傣族。宋淳熙七年(1180,傣历542年),入主勐泐(今云南西双版纳一带),建“景龙金殿国”,即泐国。经10年征战,征服附近诸部落,以结盟方式统一西双版纳全境。绍熙元年(1190,傣历552年),建都景兰(景洪城),以天朝(指中央王朝,一说指大理国)皇帝为共主。由勐交酋那剌毗朗玛,景胧酋蒙勐,
集镇名。在青海省称多县境南部。歇武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300。“歇武”系藏语,意为“四沟交汇处”,因地形得名。以牧为主,兼有少量农业。牧养藏系羊、牦牛、马、山羊。产青稞、小麦等。有水电站。青康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小白塔、晒经石。
榦字直卿,号勉斋,福州闽县人。早年受业朱熹,熹称其志坚思苦,以女妻之。庆元元年,授迪功郎。熹病危,出所著书授榦,并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历知临川县、剑浦县、新淦县等。嘉定八年,奉祠,主管武夷山冲佑观。九年,除权发遣安庆府事,兼制置司参议官
读音:Jíwǔ【综】 彝族姓。居四川德昌,汉姓为宋(333)。
东汉改汁方县置,属广汉郡。治所即今四川什邡县。西晋改为什方县,属新都郡。南朝宋改为什邡县。齐又改为什方县。北周闵帝改为方亭县,武帝省入雒县。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属益州。垂拱二年(686)改属汉州。五代前蜀永平元年(911)改为通计县。北宋复为什邡县。明洪武十年(1377)废入绵竹县,十三年(1380)复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属成都府。1914年属四川西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古旧
【生卒】:?——1157字仁仲,隆祐太后兄,咸宁郡王孟彦弼子。洺州(今河北永年)人。宣和中,累官将作少监。靖康二年(1127),伪楚帝张邦昌迎隆祐太后入禁中,垂帘听政。太后遣忠厚持书告康王。高宗即位,授徽猷阁待制。改常德军承宣使,干办皇城司。未几,侍太后至杭州。绍兴九年(1139),判婺州兼安抚使。改判绍兴府,为万寿观使,提举秘书省。卒,赠太保。【生卒】:?—1157宋洺州人,字仁仲。哲宗孟皇后兄
比喻万事安排妥帖,天下太平。《尸子》卷上:“正名去伪,事成若化。苟解正名,天成地平。”唐 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家给人足,天成地平。”参见“天平地成”。 见“天平地成”。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家给人足,~。”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南部。大兴安岭地区行署驻地。面积 1587 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6街道办事处、2乡。区人民政府驻加格达奇。加格达奇,鄂伦春语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1964年置大兴安岭特区时,将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加格达奇划入,归黑龙江省管辖,但版图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