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明史·曹璘传》

《明史·曹璘传》


明史
原文
    曹璘,字廷晖,襄阳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授行人。久之,选授御史。孝宗嗣位,疏言:“梓宫发引陛下宜衰绖杖履送至大明门外拜哭而别率宫中行三年丧贵妃万氏有罪宜告于先帝削其谥迁葬他所”帝纳其奏,而戒勿言贵妃事。顷之,请进用王恕等诸大臣,复先朝言事于大节等诸臣官,放遣宫中怨女,罢撤监督京营及镇守四方太监。又言:“梁芳以袁辂献地建寺,请令袭广平侯爵。以数亩地得侯,勋臣谁不解体,宜亟为革罢。”疏奏,帝颇采焉。弘治元年七月上言:“近日星陨地震,金木二星昼现,雷击禁门,皇陵雨雹,南京内园灾,狂夫叫阍,景宁白气飞腾,而陛下不深求致咎之由,以尽弭灾之实。臣昨冬曾请陛下墨衰视政,今每遘节序,辄渐御黄衮,从官朱绯。三年之间,为日有几,宜但御浅服。且陛下方谅阴,少监郭镛乃请选妃嫔。虽拒勿纳,镛犹任用,何以解臣民疑。祖宗严宫之禁,今此曹干进纷纭,当论罪。朝廷特设书堂,令翰林官教习内使,本非高皇帝制。词臣多夤缘以干进,而内官亦且假儒术以文奸,宜速罢之。经筵虽御,徒为具文。方举辄休,暂行遽罢,所谓‘一暴之,十日寒之’者。愿日御讲殿与儒臣论议国事,以消天变。诸边有警,辄命京军北征,此辈骄惰久,不足用。乞自今勿遣,而以出师之费赏边军。”帝得疏,不喜,降旨谯让。已,出按广东,访陈献章于新会,服其言论,遂引疾归。居山中读书,三十年不入城市。
(节选自《明史·曹璘传》)

译文
    曹璘,字廷晖,襄阳人。成化十四年中进士。授官行人。一段时间后,选拔授官御史。孝宗继位,上疏说:“先皇帝灵柩发丧,陛下应该穿丧服,拄孝杖,穿麻鞋送至大明门外,跪拜痛哭而别,带领宫中实行三年丧礼。万贵妃有罪,应该祭告先帝,废除她的谥号,迁葬到其他地方。”皇帝采纳他的奏请,但是告诚他不要议论贵妃的事。不久,请求提拔重用王恕等诸位大臣,恢复先朝在国家大义上指论时事的那些大臣的官职,放出禁宫适龄女子,罢免撤销监督京营及镇守四方的太监。又上奏说:“梁芳因为袁辂献地建寺,便请求让他继承广平侯爵位。用数亩地得到封位,有功绩的大臣谁不离心离德,应尽快革除罢免。”上奏后,皇帝非常同意他的意见。弘治元年七月上奏说:“近些天来,星辰陨落大地震动,金木二星白天出现,雷击宫门,皇陵下冰雹,南京内园发生火灾,狂悖之人在宫门叫嚣,景宁宫白气飞腾,而陛下不去深入研究导致灾祸的原因,采取消除灾祸的有效方法。臣去年冬季曾经恳请陛下穿黑色丧服临朝听政,可是现在每逢节日,就逐渐穿黄色礼服,从官穿大红袍。三年之内,时间不长,应该只着素色服饰。况且陛下正当服丧,少监郭镛却请求选妃嫔。虽然陛下拒绝没有纳娶,但郭镛仍然被信任重用,这怎么能消除臣民的疑虑。祖宗加强对宦官的限制,现在这些宦官纷纷谋求官位,应当定罪。朝廷特设书堂,让翰林官教导训练内使,本来不是高皇帝的制度。文学侍从之臣,大多借机谋求官位,而内官也假借儒家学说以文辞干预朝政,应当迅速罢去。陛下虽听了讲经论道,只不过是徒有形式。才开始就停止,刚开始就马上丢弃,这就是‘一日暴晒,十日寒冷’的道理。希望皇上每天到讲殿同儒臣们讨论国家大事,来消除天灾。各边地有紧急情况,就命令京军北伐这些军兵骄横懒惰很久了,不值得用。请求从现在开始不派遣,而用出师的费用犒赏边军。”皇帝拿到奏疏,不高兴,降旨斥责。后来,曹璘出巡广东,到新会访问陈献章,佩服他的言论,于是借口有病归隐。居住在山中读书,三十年不入城市。

《明史·曹璘传》    

猜你喜欢

  • 回驴岭

    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西端南岸。旧属石埭县。明嘉靖《池州府志》卷1: 回驴岭“在县西十里。相传罗隐跨驴访杜荀鹤,抵岭相值而返”。

  • 制河

    一作淛江、浙江。即今浙江之钱塘江、富春江。上源为安徽之新安江。《庄子外物》: “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 《史记索隐》 谓即浙江。《新定九域志 (古迹)》 卷5: “浙江,按 《山海经》 云: 禹治水以洷淛河。又 《庄子》 云: 淛河之水是也。” 即“渐江水

  • 西峡江

    在今福建长乐市西。《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西峡江在“府东南六十里。受永福县印溪之水,流经此,接仙崎江。又东流十余里,东峡江亦流合焉。东峡即南台下流也。亦曰峡江,两山夹峙,上合诸水,下通潮汐,阔十余里,其深叵测。中流有石如砥柱,名浮焦石。下有潭,龙潜其中,

  • 中第

    ①选举制度用语。(1)秀才、孝廉等被荐举者“对策”后获得的中等成绩。南朝宋明帝泰始中(465—471) 规定,策试五条,答对三、四条者为中第。十六国后赵规定答策中第者拜中郎。北魏时“秀孝”策试中第者,原不授官,孝明帝熙平初(516—518),尚书考功郎阳固“奏诸秀孝中第者听叙”(《魏书·阳尼传》)。(2) 考课官吏时的中间等级。一般考为中第可仍留任原来官职。(3) 科举考试,考中者,亦称中第。②指

  • 刘仲武

    【介绍】: 宋秦州成纪人,字子文。神宗熙宁中,殿试射艺补官。数从军,累转泾原将,除知河州。吐蕃赵怀德等叛,仲武设伏大败之。进荣州防御使,转西宁都护。羌王子臧征仆哥降,河南绥定,得仲武力居多。历拜徐州观察使、泸川军节度使。卒年七十三。谥威肃。 【刘仲武作品 ==

  • 彬彬君子

    比喻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文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正彩耀平朱蓝,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参见:○文质彬彬 偏正 文质兼备的人。语本《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

  • 弦蒲薮

    在今陕西陇县西。《周礼职方》:“正西曰雍州,其泽薮曰弦蒲。”《水经渭水注》:“汧水出汧县之蒲谷乡弦中谷,决为弦蒲薮。” 【检索弦蒲薮 ==>】 古籍全文检索:弦蒲薮     全站站内检索:弦蒲薮

  • 床下之斗

    源见“蚁斗”。指喧闹无谓的争斗。清卓人月《答詹曰至》书:“弟鲁钝之人,闻诸君争论,如床下之斗,不辨蚁牛。”

  • 工技院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工匠艺人管理事务。夏仁宗时期有此设置。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三品,属中等司。

  •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己巳 公元前532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政者 備 注 東周 姬貴 洛邑  景王  13   魯 稠 曲阜  昭公  10   齊 杵臼 營丘  景公  16 晏嬰  晉 彪 新田  平公  26  卒 秦  雍  哀公  5   楚 圍 郢  靈王  9   宋 成 商丘  平公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