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潘之恒(1556—1621)刊行其诗集《东游篇》,“中多情语”。

潘之恒(1556—1621)刊行其诗集《东游篇》,“中多情语”。

王世贞《潘景升东游诗小序》:“潘景升从余游,每见必出其所业,余因得以窥其进。而至岁之戊子秋,谒余于金陵右司马邸。是时,景升方与其侪偶相逐而角鸿都门之业,寻久不利,亟去。余时卒卒未暇叩。景升今年二月复游金陵,则益梓其近诗若干首,曰《东游篇》。盖景升家黄山白岳间,而又好游,若金陵、胥台、虎林,山水固其比席间物。至是遂渡钱塘,栖四明。四明襟海而孕山,东湖,其中古刹名迹处处皆是。景升与二三君子穷舟车杖履之胜,发而歌诗,往往清远蕴藉,如《金阊》《銮江》诸曲,能以宋齐乐府之调而出入建安之门,近体要亦不下大历。虽山水之胜有以启景升,而景升之深会独诣,其灵承者自不浅浅也。间与其乡衮方司徒及之,方公欣然意合,独谓景升恂恂太学诸生,步武尺寸不失,而诗多燕姬越女谑浪挑寄之辞,是不累异日缙绅间声耶?余报公,将以景升真有之乎?古之才人墨士,志有所不遂,则必借以发舒其抑郁,才有所不尽,则复借以骋骛其藻丽,此齐梁之所以辉映一时,而青莲、少陵氏之所不能废也。令景升而改玉甚易,虽然,何以称哉?司徒无以难也。因志于简端。”序署“万历己丑谷雨日”。谢陛《续东游诗序》作于今年上巳,亦言潘之恒诗“中多情语”。序云:“景升东游续草成,手以观予,首《銮江曲》,卒以《禽言》,中多情语。适二客在坐,一谓景升青衿之士,乃作微辞,儿女情多,名教何有?客先予答:‘若何浅之乎知景升也!千金之子,几道一言,才著进贤,风流顿尽。景升名士,上未入官,下不谐俗,故其称诗,缘情而靡,夫亦宜然。’予曰:‘否否。前者之言是耳论也,后者之言是目论也,非唯不知景升,且不知诗!夫诗本性情,风在里巷,男女之情最俚而近,兴观群怨,此为最先。由是而事父事君,雅颂备矣,故诗先风,以近情也。士必才也,则有情。古今才士如白太傅、元微之、杜樊川、李供奉,以至六朝诸子,与生家安仁,姑且勿论,独不观诸国风乎?采葛、褰裳、投桃、赠芍之篇,岂尽出妇人之手?无亦才士代而为之,或藉以咏朋友之交、君臣之际,未可知也。在仲尼不删。其后变而之《离骚》,又变而之乐府,以逮近体、绝句,文虽变而情一也。海内之称诗者众矣,各著一编以为交游藉手,甫一展卷,其所赠答多显贵人,上自宰执,下逮尹牧,若除书然,以动观者,类都献佞,大是不情。雅不在朝廷,颂不在宗庙,而多在章缝,风斯下矣。景升此集则不。文生于情,亦才士事,寄也而非溺也,否则其托耳,夫亦国风之鼓吹也欤哉!清音亮节,似浅而深,似近而远,似淡而腴,似不尽态而有余妍,才既具矣。朝廷燕飨,宗庙登歌,以雅以颂,盖优为之。当世搢绅先生之诗,吾不敢言,其在吾党,则如吴兴吴翁晋、宣城梅季豹、姑苏陆成叔,皆翩翩富有才情,景升流也。故其称诗,率多同调。独不佞才在下中,未能忘情,聊复云尔。’景升起而揖曰:‘先生知言哉!’谨谢客。万历己丑上巳,丰干友人谢陛撰。”

猜你喜欢

  • 招练道

    官名。明朝于山东省间设。为本省布、按两司佐官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专理招练兵勇之事。专职道员名。明代于山东间设招练道,招练士兵,以按察司副使或佥事任其事。清代废。

  • 泉州渠

    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为征乌桓、袁尚,与平虏渠同时开凿的运河。因渠道南起泉州县境内而得名。渠水上承潞河(今北运河前身),下游即今天津市海河,向北经泉州县治(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南)东,又北经雍奴县(今武清县西北)东,历沼泽地一百八十里,入于鲍丘水(上游即今潮河,下

  • 四通八达

    形容交通畅通无阻。晋.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且齐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隈澳,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晋书.慕容德载记》:“滑台四通八达,非帝王之居。”宋.苏轼《论纲稍欠折利害状》:“今之京师,古所谓陈留,四通八达之地,非如雍洛有

  • 士家

    又称兵户、兵家、营户。魏晋以来形成之特殊士兵阶层。其户籍称士籍、兵籍、军籍等,属州县或军府管辖。士家与民户分离,一般均集中居住,世代为兵,父兄死亡,子弟替代。其子女称为士息、士女。士家除服兵役外,或须集体屯田或服各种杂役。三国魏文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充实

  •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简称陕西行省。元至元二十三年 (1286) 分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置,治所在安西路 (后改为奉元路,治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全省、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明洪武二年 (1369) 废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以其地 (今甘肃黄河以西、宁夏大部、内蒙东西部以及青海

  • 黄宪

    东汉汝南慎阳人,字叔度。家世贫贱,年轻时即以德识为时人称道,被名士荀淑比之于颜回,待之以师表。朝廷征召而不仕,中年而卒。见《后汉书·黄宪传》。后因以“黄宪”代指贤士。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十六:“颜回与黄宪,何辜早夭亡。”

  • 鄂娃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毛儿盖等藏族地区对村寨头人副手的称谓,即副寨首。通常由部落头人※“洪布”(土官)任命。世袭。职责与“错米”(寨首)相同,有权和寨首一起参加部落头人召开的各种会议,与寨首协商管理寨中各种公共事务,清及民国时期还替地方官收粮税。平时和群众一样参加生产劳动,群众对其无任何义务和变相负担,故不属统治阶层。

  • 铁摆

    契丹语音译。“嵩高”之意。参见“可忒”(491页)。

  • 齿折屐

    源见“喜折屐”。形容狂喜失态。宋黄庭坚《和甫得竹数本于周翰喜而作诗和之》:“清风吹月来,欢甚齿折屐。”

  • 高要郡

    南朝梁大同中置,属广州。治所在高要县(今广东肇庆市)。隋开皇九年 (589) 废。唐天宝元年 (742) 复改端州为高要郡。治所仍在高要县。辖境相当今广东肇庆、高要、高明三市地。乾元元年(758) 复为端州。南朝梁大同中置,治高要县(今广东肇庆市)。属广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高要、肇庆市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唐天宝元年(742年)复改端州为高要郡,属岭南道。乾元元年(758年)仍改为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