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
在今江西贵溪市西南。本名应天山。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在此讲学,以山形如象改名,自号象山居士,学者称为象山先生。所著后人辑为《象山集》。
【检索象山 ==>】 古籍全文检索:象山 全站站内检索:象山
在今江西贵溪市西南。本名应天山。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在此讲学,以山形如象改名,自号象山居士,学者称为象山先生。所著后人辑为《象山集》。
雨水淋浇,太阳曝晒。亦形容露天劳作或旅途的辛苦。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长庚〕多少年来,雨淋日晒,脸比石头还粗。” 并列 雨水淋,太阳晒。杨朔《三千里江山》:“多少年来,~,(姚长庚)脸比石头还粗。”△写人与事,多用于形容露天劳作或旅途的艰辛。→日晒雨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太史中大夫冯相上士佐官,正二命。
即石门山。在今湖南张家界市南三十里。宋本 《寰宇记》 卷118澧阳县: 嵩梁山 “按此山在澧水之阳,望之如香炉之状,今名石门。吴永安六年自然洞开,玄朗如门,高三百丈,门角上各生一竹,倒垂下拂,谓之天帚。孙休以为嘉祥,置郡因山为名”。
见“惊心破胆”。茅盾《子夜》14:“他来上海也已经有两三天了,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
参见“酒池肉林”。 见“酒池肉林”。《元史裕宗传》:“古有~,尔欲吾效之耶!”
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北屺亭镇。《方舆纪要》卷25宜兴县:计亭“在县北二十里。《舆程记》作岊亭,误也。今有计亭桥, 自亭而北三十里,地名浪打川”。
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市荣乡境。《方舆纪要》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 渥洼池 “在蛮部中,产良马。其前后之田,皆膏腴也”。
源见“王乔凫舄”。喻地方官的行踪。明徐渭《寿徐山阴》诗:“仙令双凫日,新皇万历年。”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粤汉铁路经此。 区片名。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北部,西靠珠江支流增埗河。唐时已有人聚居,日久渐成村庄。因地处城西,统称西村。现多高层建筑。有冶金、机械、建材、轻工、皮革、食品、塑料等企业。京广铁路货运段设此。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