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淳
清湖南衡阳人,字正夫,号蓝陔。道光进士。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福建督粮道及安徽按察使,陕西、湖北布政使等职。道光二十年(1840)赴漳、泉筹防海务,抵御英国侵略者。三十年擢浙江巡抚,拨款赈灾,整顿盐政。咸丰二年(1852)调任湖北巡抚,寻调山西,未行。三年太平军攻克武昌,他投井自杀(一说被击毙)。
【检索常大淳 ==>】 古籍全文检索:常大淳 全站站内检索:常大淳
清湖南衡阳人,字正夫,号蓝陔。道光进士。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福建督粮道及安徽按察使,陕西、湖北布政使等职。道光二十年(1840)赴漳、泉筹防海务,抵御英国侵略者。三十年擢浙江巡抚,拨款赈灾,整顿盐政。咸丰二年(1852)调任湖北巡抚,寻调山西,未行。三年太平军攻克武昌,他投井自杀(一说被击毙)。
【介绍】: 名一作继高。明金山卫人,号龙泉。世袭指挥使。万历中撰《两浙兵制考》。 【侯继国作品 ==>】
书名。清全士潮辑。三十二卷。汇集乾隆元年(1736)至四十八年间三法司谳案题本。收入《驳案汇编》,光绪九年(1883)刊行。 【检索驳案新编 ==>】 古籍全文检索:驳案新编 全站站内检索:驳案新编
清光绪年间置,即今新疆托里县东南庙儿沟镇。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80塔城厅: 庙儿驿“旧名乌图布拉克台”。
张之翰《送翰林学士阎公浙西道廉访使序》:“更化后,制度一新,尤注意风宪,改提刑按察为肃政廉访使,责任愈重,选人益精,否者汰而能者举。静斋阎公以翰林学士除浙西道廉访使,命既下,每以任重辞。某义在同僚,敢告之曰:……是行也,又奚辞?诸公盍饯之以诗。至元辛卯夏六
字茂远,桓冲孙。少有清操,虽世华贵,仍以恬退见称。初仕为秘书郎,迁秘书监。桓玄篡权,授吏部尚书。桓玄死,归降,获赦徒居新安。后被东阳太守殷仲文等拥立谋反,事泄被杀。【生卒】:?—407东晋谯国龙亢人,字茂远。少有清操,以恬退见称。初拜秘书丞、迁中书郎、秘书监。桓玄篡位,为吏部尚书。玄败,归降。徙新安。殷仲文等谋反,阴欲立胤为玄嗣,事觉,伏诛。
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北大柏乡。清同治《涪州志》卷1:长滩里有“大柏树”。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二曰小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七曰分稍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十曰倒晕眉。”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爱好声色,奢侈荒淫。他令画工画《十眉图》,即可见其沉溺于女色。后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平夷所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西郊旧城山。明杨慎《滇程记》:“自贵州普安州亦资孔驿七十里而达平夷,自此西望,山平川豁,因以为名。”为贵州西入云南的冲要。弘治七年(1494)迁治今富源县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升平夷千户所置,治今云南省富源县。明清属曲靖军民府。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废。
五代时郑昌士有八子,皆俊秀,闻名于时,号“郑氏群虎”。宋代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时号喻物》,‘‘五代闽中郑昌士有八子,皆以词学闻,号郑氏群虎。”【词语郑氏群虎】 成语:郑氏群虎汉语词典:郑氏群虎
金明昌六年 (1195) 改来宾县置,为宗州治。治所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卫镇。泰和六年(1206) 改为瑞安县。 古县名。金明昌六年(1195年)以来宾县改名,治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前卫。属宗州。泰和六年(1206年)改名瑞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