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狄
【综】 《汉书·艺文志》有正狄子一篇(21)。
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称:《汉书·艺文志》 有 《正狄子》 一篇,未详其他。
【综】 《汉书·艺文志》有正狄子一篇(21)。
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称:《汉书·艺文志》 有 《正狄子》 一篇,未详其他。
官署名。北齐置。掌管天文,地震及云气的观测事务,推算律历以及卜筮等事务。属太常。以太史署令为长官。
1912年改夏口厅置,属湖北江汉道。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1926年改为汉口市。旧县名。1912年由夏口厅改置,治汉口(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因汉口设市,区域太小,无成县之可能”,1929年撤销,分别并入汉口市及汉阳县。
”史崇玄序载崔浞职衔为“检校中书令,”沈佺期为“正议大夫、行太府少卿、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吴兴县开国男臣沈佺期。”据《新唐书》宰相表,本年八月,崔湜检校中书令,明年七月流窦州。《音义》之修撰当在此期间,姑系本年。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 属于儒学类科目。永昌元年(公元689年)诏举,李文愿及第。
【介绍】: 五代时陈留人,字德美。以勇战名。后唐明宗时进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守彭州刺史。从后蜀高祖孟知祥举兵,功居多,授卫圣诸军马步军指挥使,旋受诏辅政。遂恃功跋扈,求判六军。后主孟昶曲徇其请,内不胜其忿,后以事执杀之。 【李仁罕作品 ==>】
说又有诗送王晙赴任永昌令。《唐会要》卷七〇:“河南府河南县……二年十一月五日又改为合宫县,以苏颂(颋)为县
【介绍】:金僧。本住中印度那兰陀寺,慕清凉文殊住处,与弟子七人航海而来,死者三,还者三,惟苏陀室利经六年始达五台山,时年八十五。经一台顶,诵《华严经》十部,禅寂七日,不息不食。后化于灵鹫峰,弟子佛陀阇毗收舍利八合,持归西土。
【生卒】:1760——1820 即清仁宗颙琰。谥睿皇帝。乾隆帝弘历第十五子。曾封嘉亲王。1796年即位,年号嘉庆。初年由太上皇弘历训政,嘉庆四年(1799)亲政。杀权臣和珅,屡令整饬吏治。嘉庆九年,镇压了历时九年的白莲教起义。后又击溃了东南的蔡牵海上武装。禁西洋人刻书传教。
同“奠两楹”。唐薛稷《润州刺史王美畅妻长孙氏墓志》:“圣历元年,王府君止坐挻灾,奠楹俄及。”明袁宗道《挽周老师》诗之一:“奠楹期已迫,曳履忽无声。”【词语奠楹】 汉语词典:奠楹
1329—1363东察合台汗国第一代可汗。《明史》称别失八里王。又译秃忽鲁·帖木儿。蒙古族。察合台汗国※笃哇汗孙、也迷里火者子,一说为也先不花之子,或谓其察合台汗族出身可能出自朵豁剌惕部异密※播鲁只之伪托。18岁时(1347—1348年)被播鲁只拥立为汗,首府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西北),从此察合台汗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1353年接受伊斯兰教,并在汗国的蒙古人中推行。力图恢复察合台汗国的统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