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明史·毛羽健传》

《明史·毛羽健传》


明史
原文
    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元年,由知县征授御史。好言事,首劾杨维垣八大罪及阮大铖反覆变幻状,二人遂被斥。
    王师讨安邦彦久无功。羽健言:“贼巢在大方,黔其前门,蜀遵、永其后户。由黔进兵,必渡陆广奇险,七昼夜抵大方,一夫当关,千人自废,王三善、蔡复一所以屡败也。遵义距大方三日程,而毕节止百余里平衍,从此进兵,何患不克?”因画上足兵措饷方略,并荐旧总督朱燮元、闵梦得等。帝即议行,后果平贼。已,陈驿递之害:“兵部勘合有发出,无缴入。士绅递相假,一纸洗补数四。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命如丝。”帝即饬所司严加厘革,积困为苏。    
    当是之时,阉党既败,东林大盛。而朝端王永光阴阳闪烁,温体仁猾贼,周延儒回佞。言路新进标直之徒,尤竞抨击以为名高。体仁之讦钱谦益也,以科场旧事,延儒助之恶,且目攻己者为结党欺君,帝怒而为之罢会推矣。御史黄宗昌疏纠体仁热中枚卜,欲以“结党”二字破前此公论之不予,且箝后来言路之多口。
羽健亦愤朋党之说,曰:“彼附逆诸奸既不可用,势不得不用诸奸摈斥之人。如以今之连袂登进者为相党而来,抑将以昔之鳞次削夺者为相党而去乎!陛下不识在朝诸臣与奸党诸臣之孰正孰邪,不观天启七年前与崇祯元年后之天下乎,孰危孰安?今日语太平则不足,语剔弊  则有余,诸臣亦何负国家哉!一夫高张,辄疑举朝皆党,则株连蔓引,不且一网尽哉!”帝责羽健疑揣,而以前条陈驿递原之。
    太常少卿谢升求巡抚于永光,永光长吏部,升当推蓟镇,畏而引病以避,后推太仆则不病。羽健劾升、永光朋比,宜并罪。永光召对文华殿,力诋羽健,请究主使之者。大学士韩爌曰:“究言官,非体也。”帝不从,已而宥之。一日,帝御文华殿,独召延儒语良久,事秘,举朝疑骇。羽健曰:“召见不以盈廷而以独侍,清问不以朝参而以燕间;更漏已沉,阁门犹启。汉臣有言‘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疏入,切责。羽健既积忤权要,其党思因事去之。及袁崇焕下狱,主事陆澄源以羽健尝疏誉崇焕,劾之,落职归,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六》,有删节)

译文
    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元年由知县被征召授官御史。喜欢议论事情,首先弹劾杨维垣八失罪状及阮大铖反复变幻的情形,两人于是遭驱逐。
政府的军队征讨安邦彦久而无功。毛羽健说:“贼寇的巢穴在大方,黔是他们的前门,蜀遵、永是他们的后门。从黔进兵,一定要越过非常险峻的陆广,七昼夜抵达大方,一夫当关,一千个人无能为力,王三善、蔡复一所以屡次失败。遵义离大方三天的路程,而毕节只是百余里平原,从这儿进兵,有什么可担心不能攻克的呢?”并趁机上奏谋划充实兵力筹集粮饷的策略,并荐举原总督朱燮元、闭梦得等人。皇上当即商议施行,后来果然平定了贼寇。不久,陈述驿站传达的祸害:“兵部调动部队征用驿车的文书有发出的,没有缴进的。士绅将乘坐驿车的文书借用,一张纸经过多次涂改修补。差役的威势如虎,百姓的性命像丝。”皇上当即命令有关部门严加清理整顿,长期积聚的困顿得到缓解。
    在这个时候,阉党已经垮台,东林的声势大盛。而朝廷上位居首席的大臣王永光变幻不定,温体仁奸诈狡猾,周延儒机巧谄谀。谏议部门新上来以正直相标榜的一些人,尤其争着抨击大臣来提高自己的声望。体仁攻讦钱谦益,是因为科场旧事,延儒助他为恶,并且把攻击自己的人看作结党营私欺骗君主,皇上发怒因而为此取消会合大臣推举内阁的事情。御史黄宗昌上疏弹劾体仁急切盼望通过枚卜进入内阁,想用“结党”两字来击破在此以前公众舆论对自己的反对,并且堵住后来谏议部门的多嘴多舌。
毛羽健也对朋党的说法表示愤慨,说:“那些依附叛逆的奸人既然不可任用,势必不得不用那些奸人所排挤打击的人。如今认为相继受提拔任用的人是为结党而来,那么将认为往日陆续被削夺官职的人是为结党而去的吗?陛下分不清在朝诸臣与奸党诸臣谁正谁邪,不看看天启七年之前与崇祯元年之后的天下,哪个危险哪个安定?今天说太平还够不上,说剔除弊病则是足足有余,诸臣有什么对不起国家的!一个人招摇张扬,就怀疑整个朝廷都与他结党,于是互相牵连,不是要一网打尽么!”皇上指责毛羽健胡乱猜疑,因为前次分条陈述驿站的事而原谅了他。
    太常少卿谢升向永光营求巡抚的职务,永光执掌吏部,谢升应当被推举为蓟镇巡抚,因为害怕战争而托病逃避,后来被推举太仆寺卿就不称病了。毛羽健弹劾谢升、永光勾结,应一起论罪。永光在丈华殿受皇上召见回答询问,极力指责毛羽健,请求追究指使他的人。大学士韩爌说:“追究谏议官,不符合体制。”皇上不听从,不久宽恕了他。一日,皇上临幸文华殿,单独召见延儒谈了很久,事情秘密,整个朝廷惊疑害怕。毛羽健说:“不在满朝大臣前召见而单独接待,垂询不通过上朝参见而在退朝闲暇的时候。夜已深,内阁的门还开着。汉朝的臣子说过‘所说的是公事,就公开说;所说的是私事,君主不接受私人的请求’。”奏疏递入,受到严厉的责问。毛羽健已经多次触犯占据高位掌握重权的大臣,他们的同党想借着某件事驱逐他。等到袁崇焕关进监狱,主事陆澄源因为毛羽健曾经上疏称赞崇焕,就弹劾他,免职回家而死。

《明史·毛羽健传》    

猜你喜欢

  • 吴一魁

    明湖广安陆人。嘉靖间十二岁时,父吴道东被诬论死,母又就捕,情迫无控。一魁徒跣万里赴京师叩阍诉冤。其父得宥。

  • 黄羝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黄祗羌、黄石羌。原居青海湟水流域。西汉元康三年(前63),参加西羌起义,与先零、罕开等羌反抗汉朝的压迫。为汉将赵充国镇压,部众数千人降,隶属汉金城属国。东汉初,一支出现于武威南山,被记为黄石,武威太守任延令其屯居南山要害,为汉守塞。一支出现于广汉西北,后为西秦乞伏炽磐将领昙达所破。

  • 宣武军

    唐方镇名。天宝十四载(755)置河南节度使,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辖境屡变,久领汴、宋、毫、颍四州,约当今河南封丘、尉氏、柘城、郸城及安徽界首以东,山东单县及安徽砀山、蒙城以西,阜南、颍上以北,河南兰考、睢县及山东曹县以南地区。乾元后屡有废置。广德后称汴宋节度

  • 周防四十岁,举孝廉,拜郎中;始撰《尚书杂记》。

    (《后汉书•儒林列传》卷七十九上)按,年月未详,姑系在其不惑之年。又,本传于“拜郎中”后叙其“撰《尚书杂记》三十二篇,四十余万言”,篇多字繁,或始撰于此时。

  • 固山达

    一作固山大,满语音译。官名。清初管辖驻防营官兵和内务府管辖匠役的官员。①驻防长官。顺治(1644—1661)间,草创各省驻防,即以此职授官遣戍之。如勋旧佐领唐国政(承管佟图赖原立的佐领),初次出任广东为固山达;顺治十七年(1660),又以赵世彰补授其缺。此职,俨然为一方的专城大员。约康熙间(1662—1722),以改称※协领,从三品,隶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之下。 ②内务府匠役监管官。内府武备院原

  • 陆言

    【生卒】:?—1832清浙江钱塘人。嘉庆四年进士。由编修改监察御史。道光间,官至河南布政使。有《政学录》。

  • 朱履端

    【介绍】: 清浙江桐乡人,字端升,号澹谷。嘉庆七年进士,由庶常改兵部主事。善画,兼工诗文词曲。 【朱履端作品 ==>】 

  • 孟宾于

    五代连州(今属广东)人,字国仪。好学有诗才。后晋天福进士。初为楚文昭王(马希范)零陵从事。楚亡入南唐,官涂阳令,后致仕隐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南唐亡,归老于连州,卒年八十七,一作八十三。有集一卷,已佚,《全唐文》存文一篇,《全唐诗》存诗八首。 【检索孟宾于 ==

  • 葆初

    【生卒】:?——1900 姓阿鲁特。崇绮之子。官散秩大臣。八国联军入侵,攻陷京师,随其母等阖家活埋自杀。 【葆初作品 ==>】 

  • 停口镇

    一作亭口镇。金置,属宜禄县。即今陕西长武县东南四十里亭口乡。古镇名。即今陕西省长武县东南亭口。金时属宜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