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王文公文集·贾昌明传》

《王文公文集·贾昌明传》


王文公文集
原文
    贾昌明,字子明,其先南皮人。少则庄重谨密,治经章解句达,老师宿学,誉叹以为贤己。孙爽领国子监,一见待以公相,数言其学问当在人主左右。天禧元车,献文章,召试,赐同进士出身,除常州普陵县主簿。景估元年,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乃始置崇政殿说书,而以其为之。昌明于传注训诂不为曲释至先王治心守身经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缕言则感心自仁宗即位,大臣或操法令断天下事,稽古不至秦、汉以上,以儒术为疏阔,然上尝独意乡尧、舜、三代,得昌明以经开说,则慨然皆以为善,而昌明由此显矣。
    未几,遂以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权判吏部。河北虫旱,以昌明安抚,举能诎奸,于利害多所兴除。又以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刘平为西夏元吴所得,边吏以降敌告,议收其族,昌明言:“汉杀李陵母妻子,陵不归而汉悔;真宗抚王继忠家,后赖其力,且平事固未可知。”乃不果收。
    庆历二年,契丹来求地请婚,昌明主其使,责以信义,告之利害,客绌服不能发口。执政议使契丹攻元昊,昌明曰:“契丹许我而有功,则必骄以弱我,而责报无穷已。且唐中极衰时,听吐蕃击朱泚,陆贽尚以为不可,后乃知吐蕃阴与泚合,而阳言助国,今独安知契丹计不出此?”乃言所以待契丹者凡六事,上皆行其策。
    七年,乃除武胜军节度使兼河北安抚使。王则谋举大名府反河南、北,使其党挟书妄言,冀得近昌明,昌明疑其为奸,考问具服,则惶急不及会,独婴贝州以反。昌明即使部将王信、孟元、郝质驰兵操攻,且自出搏贼。贼所以擒灭,功居多。治平二年六月告疾,七月成寅薨于第,赠司空兼停中,谥曰文元。
(节选自《王文公文集》)

译文
    贾昌明,宇子明,他的祖先是南皮人。昌明年轻时端庄稳重,谨慎细致,研读经籍力求逐章逐句明晓通达,学识渊博的宿儒,都赞叹昌明的学识已超越了自己。孙爽掌管国子监,初见昌明便以公卿宰相之礼对待他,经常说凭借昌明的学问应当在皇帝左右侍奉。天禧元年,昌明向皇帝进献文章,皇帝召他入宫面试,赐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常州晋陵县主簿。景佑元年,昌明经过多年为官升任尚书都官员外郎,此时才开始设立崇政殿说书一职,由他担任。昌明对于经书注释不作曲解,讲到先王修养身心、治理天下的道理时,便以实物做比,条分缕析,讲解总能触动皇帝内心。自仁宗即位,大臣或按照法令论断天下之事,效法古代却不考虑秦汉以前,都认为先秦的儒家学说迂阔,不切实际,然而皇上唯独倾心于尧舜和夏商周三代,得到昌明用经书开导解说之后,便感慨万分并认为儒家学说很好,而昌明也因此声名显赫。
    不久,昌明便以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暂时掌管吏部。河北发生虫灾和旱灾,朝廷让昌明去安抚,他总能提拔贤才黜退奸佞,兴利除害。后来昌明又以谏议大夫的身份代理御史中丞,刘平被西夏元昊俘虏,边境官吏以刘平降敌上报,(朝廷)商议要收押刘平的家人,昌明说:“汉朝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女,李陵因此没有返回而汉朝后悔不已;真宗安抚王继忠家族,后来多依赖他的力量,况且刘平的事情到底如何还不知道呢。”于是最终也没有收押他的家人。
    庆历二年,契丹来朝廷求地请婚,昌明主持接待契丹的使者,用诚信道义斥契丹使者,告诉他利害关系,使者理亏拜服无言开口。执政者商量让契丹攻打元昊,昌明说:“契丹如果答应了我们并且建立功劳,一定会更加骄横并且轻视我们,而求取回报也会永无休止。况且唐朝由盛转衰时,允许吐蕃攻打朱泚,陆贽尚且认为不可以,后来才知吐蕃暗中与朱泚勾结,却假装说帮助唐朝,如今怎么知道契丹不使用同样的计策呢”于是向皇帝进言对待契丹的总共六件事情,皇上全部依照推行。
    庆历七年,昌明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兼河北安抚使。王则谋划攻占大名府在黄河两岸反叛,并派他的同党持书信散布流言,以期能够拉拢昌明。昌明怀疑他为奸细,经过审讯拷问,他详细坦白服罪,王则慌忙之中来不及会和同党,只能独自占据贝州反叛。昌明当即派部将王信、孟元、郝质带兵攻打,并且亲自出城与叛贼搏斗。叛贼最终被擒,昌明立了大功。治平二年,六月昌明因病辞官,七月戊寅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赠他司空兼侍中,谥号为文元。 

《王文公文集·贾昌明传》    

猜你喜欢

  • 督邮

    官名。汉朝置,郡府属吏。本名督邮书掾(或谓督邮曹掾),省称督邮掾、督邮。主要职掌除督送邮书外,又代表郡守督察诸县、宣达教令,兼及案击盗贼,点录囚徒,催缴租赋等。守相自辟,秩六百石,其权甚重,有“督邮功曹,郡之极位”之说。督邮分部,有二部、三部、四部、五部不等。其职名或冠以东、西、南、北、中,或称为五部督邮。三国、魏、晋、十六国之后凉、南朝宋、齐、梁、北朝北齐皆置,晋朝郡或因事而立,可多达三十余人。

  • 保靖州安抚司

    明初改保靖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即今湖南保靖县。洪武六年 (1373) 升为保靖州宣慰使司。 明初改保靖州置,治今湖南省保靖县。洪武六年(1373年)升保靖州宣慰司。

  • 和硕县

    1946年改和硕设治局置,治乌什塔拉(今和硕县东乌什塔拉)。以清时为蒙古和硕特部驻地而名。1950年迁清水河子,即今治。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山脉中段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面积1.3万平方千米。人口6.8万。辖1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特吾里克镇

  • 少年都统

    官名。十六国前秦苻坚置。苻坚伐东晋前,召良家子年二十以下,武艺骁勇者出征,至者三万余骑。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建威将军、少年都统,为其统帅。参见《晋书·苻坚载记下》。

  • 洛下舟中犬

    源见“黄耳传书”。指寄信的狗。表示寄送家信。明 李东阳《杨武选挽诗》:“书随洛下舟中犬,身逐台南水上萍。” 【检索洛下舟中犬 ==>】 古籍全文检索:洛下舟中犬     全站站内检索:洛下舟中犬

  • 亢村镇

    在河南省获嘉县南部。面积56.2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亢村,人口1.1万。传孔子弟子陈亢葬此,故名。旧为驿站,清称亢村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复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阀门、磷肥、糠醛、磨料、造纸、面粉、油膏等厂。京广铁路、新郑公路经

  • 费雅达

    【生卒】:?——1680 汉军正白旗人。历官潼关副将,汉中总兵,加都督同知。康熙中,率部讨伐叛将王辅臣,战胜于彝门镇,夺武关。康熙十九年九月。战死于永宁。赠太子少傅,左都督,谥忠勇。 【生卒】:?—1680 【介绍】: 清汉军正白旗人。康熙间为潼关副将。王辅臣叛后授汉中

  • 陕西省

    蒙古中统三年 (1262) 置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陕西行省或陕西省。治所在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四川二省全境、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元至元二十三年 (1286) 分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和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仍简称陕西行省或陕西省,治所在安西路 (后改奉元路,今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全境、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明洪武九年 (13

  • 和林格尔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邻接山西省。明置玉林、云川二卫,后为蒙古西土默特所据。清并漠南蒙古后,于康熙中(1662—1722)在境内置驿站曰“二十家子”,蒙古语称“和林格尔”。乾隆元年(1736)置协理通判,二十五年(1760)改理事厅。1912年改县。

  • 桑萨营

    又作桑叶营。清乾隆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扎囊县东北桑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