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常调

常调

官制用语。宋朝判、司、簿、尉及其摄官,依不同出身、任数、考数、举主员数,是否流外,升转录事参军或下州令、录,称为常调。以此法升转之官,则称常调官。时有俗语说: “家常饭好吃,常调官好做”。


宋制,吏部按正常制度对官员注授差遣,称为常调,即按照官员的不同官阶、出身、任数、考数、举主员数,逐级升任相应的差遣。其后历代均以循资任用官员为常调。

猜你喜欢

  • 太原

    ①又作大卤、大原。即今山西太原市一带。《尚书·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②在今宁夏固原县北。《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狁,至于大原。”《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皆即此。顾炎武《日知录》:“毛郑皆不详其地。其以为今太原阳曲县者,始于朱子,而愚未敢信也。古之言太原者多矣,若此诗则必先求泾阳所在,而后太原可得而明也……计周人之御狁,必在泾原之间。”《清一统志·平凉府二

  • 周重

    唐人。居于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泗州(今江苏盱眙北)间。有谋略。初隐居乡里,庞勋攻占徐州,迎为上客。为义军草表朝廷求旌节,面授攻取天下之策。建议庞勋赦囚徒,据扬州,北收兖(今属山东)、郓(今山东东平北),西举汴(今河南开封)、宋(今河南商丘南),东掠青(今属山东)、

  • 陆游作《感旧》二首、《思蜀》三首。

    忆念蜀中生活及蜀中友人李石、师伯浑、宇文绍奕、宇文子震、谭季壬等。所赋爱国诗篇,有《夜闻落叶》、《作雪》、《三山杜门作歌》诸作。

  • 光汉县

    即广汉县。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南六十里柳树镇。《隋书·地理志》 新城郡通泉县:开皇初“并光汉县入”通泉。因避隋炀帝广讳改广为光。古县名。北周以广魏县改名,治今四川省射洪县(太和镇)。属新城郡。隋大业中废。

  • 名山胜水

    见“名山大川”。《醒世姻缘传》23回:“这绣江县……是山东有名的大地方,四境多有~。”

  • 新泉县

    1931年12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原汀连县部分地析置,治新泉 (今福建连城县西南新泉乡)。1934年6月与上杭县合并为新杭县。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3年由上杭、连城两县析置。治今连城县新泉。县因以为名。1934年6月,与上杭县合并,改置新杭县。

  • 黉山支线

    又称淄川支线。自山东淄川 (今淄博市西南) 至黉山 (今洪山)。长7.4公里。是胶济铁路博山支线的支线。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动工修建,次年建成。今称洪山线。

  • 洁身累行

    纯洁身心,约束自己的行为。累,通“缧”。宋 曾巩《库部员外郎范君墓志铭》:“士之能修其内,洁身累行者,非自好之笃莫能至,而世亦罕能知之也。” 并列 保持内心清纯,约束自身言行。宋曾巩《库部员外郎范君墓志铭》:“士之能修其内,~者,非自好之笃莫能至,而世亦罕能

  • 张声玠(1803—1848)生。

    声阶字奉兹、润卿、玉夫,署蘅芷主人,湖南湘潭人。道光十一年举人。有《蘅芷庄人随笔》五卷、《蘅芷庄诗集》一八卷、《文集》四卷等。事迹见《光绪湘潭县志人物》及《艺文》。

  • 董谧

    【介绍】: 北魏清河东武城人。董京子。好学,传父业。拜仪曹郎,撰朝觐飨宴等礼仪。 【董谧作品 ==>】